「潤學」具象化:專訪《潤日》作者舛友雄大
COVID-19疫情期間,中國採取嚴苛的抗疫政策,讓許多人生活受到衝擊,紛紛想要移居他國。而英文run與「潤」的漢語拼音相同,代表「逃離」、「出走」等意義的網路用語「潤」於焉誕生。
在這波潤出潮中,日本成為不少中國人移居首選。根據日本入出國在留管理廳統計資料,2021年(令和3年),在日本的中國人數超過71萬,而截至2025年(令和7年)6月底,有逾90萬名中國人旅居日本。
日本早稻田大學兼任研究員舛友雄大採訪這些到日本的中國新移民,寫了《潤日》這本書,日文版於2025年1月發行,繁體中文版則在同年11月出版。
舛友雄大認為,潤日現象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並好奇當更多中國知識分子、自由派人士在東京聚集,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另外,曾在中國媒體工作的舛友雄大接受《田間》專訪,也分享中國、日本的媒體間差異,以及對於媒體該如何報導潤日現象的看法。
《潤日》作者舛友雄大認為,日本東京房價飆升,不完全是因中國新移民湧入所造成。(舛友雄大提供)
田間(以下簡稱田):這本書原本想以怎樣的模式呈現內容?轉換過程中有哪些較困難的地方?
舛友雄大(以下簡稱舛):我本來就用雜誌文章的方式寫,然後我先給編輯看第一章,那時編輯說看上去有點像教科書,這個寫法不行,所以我大幅改變了寫法,就是一個新的挑戰。
這位編輯給我可以參考的一本書,然後就去寫。他也具體說過,希望我寫文章的時候,特別是每個場景一開始的畫面,希望我能寫得像電影一樣有畫面感。
田:當時預設希望是哪一些群眾要讀這本書?編輯又希望是哪些人看?
舛:我覺得編輯的想法是,這本書不是寫給專家,而是更面向大眾的。我也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重要,因為在日本書店看到的那些有關中國的書,都是關於政治的。
我這本書可以當作另一類,不太像其他有關中國的書籍,是比較有意思的書。出版社給我五個封面設計方案,我希望就是不帶上紅色、黃色那種滿刻板印象的東西,所以我特意避免紅色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