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一青年拒服兵役遭處罰 責任歸咎個人?
近日有中國媒體披露,江西一名應屆大專畢業生自願參軍後,中途退出卻遭到嚴厲懲罰,其父母也受到牽連。有專家認為,中國年輕人拒服兵役的現象可能比外界所知更為嚴重。
據中國媒體《新京報》報道,10月22日,江西省一名應屆大專畢業生張某某因「拒絕履行兵役義務」,被當地南豐縣政府處以6000元人民幣罰款,並列入失信名單。未來兩年內,他將無法出國、升學或報考公務員及事業單位,也不能申辦營業執照或銀行貸款。另外,他的父母也受牽連,兩年內不能申請保障性住房。
根據當地政府向媒體發送的通報,張某某在今年6月「自願」 應徵報名,但在9月新兵役前的教育期間,「多次提出離隊申請」。由於張某某尚未正式進入部隊,但其行為發生在徵兵辦批准入伍之後,被認為破壞「踴躍參軍、矢志報國」的氛圍,因此依法實施懲戒。其戶口也被標註「政治思想不合格,拒絕、逃避服兵役」,將影響未來用工單位的政治考核。
曾就2009至2018年間中國政府公開的逃兵和拒服兵役等懲罰案例進行研究的美國國防研究公司藍路實驗室(BluePath Labs)主管哈德曼(Eric Hundman)指出,張某某的經歷相當典型和常見。儘管當局這次沒有把當事人的全名或身份證號碼掛在紅黑榜上進行公開羞辱,也沒批評他怕苦怕累,但依舊以其出現「過激行為和傾向」、經工作人員和家屬「反覆教育未果」 等言詞進行宣傳,並且強調張某某已經體格檢查、政治考核合格,受到批准入伍等規避中國政府的責任。
哈德曼說:「中國政府想讓人們認為這是個人問題,而不是整個解放軍的問題。我傾向認為這不是事實,但這就是他們想要描繪的。」
哈德曼表示,在中國,即便初期自願也算是被徵召入伍。他說,「中國確實施行非自願性質的徵兵政策。但近年來,通常有足夠的志願者,因此不需要強制徵召太多人」;祭出如此嚴厲的懲罰,是為了「阻絕拒絕服從當兵的情形再次發生」。
自願參軍後半途退出遭遇如此後果,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