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1 11 月

中國

中國

又一個瘋狂擴張的時代終結了

       中國地鐵,正在經歷史上最寒冷的冬天。       10 月最新數據引爆輿論:全中國城市地鐵客運強度連續 8 個月下滑,超過 2/3 城市不達標!多城地鐵規劃被國家層面直接按下暫停鍵,審批接近「冰封」。       在房地產暴雷、財政緊縮的大背景下,這場持續二十年的地鐵狂飆,終於走到頭了。客流連續 8 個月下跌!多數城市「養不起地鐵」       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2025 年 10 月全國軌道交通平均客運強度僅 0.804 萬人次/公里·日,同比再跌 5.7%。       更糟的是——       從 3 月到 10 月,客流強度連續八個月負增長,跌跌不休。       按國家要求,想要申報新地鐵,客運強度必須 ≥0.7。       但全中國 50 多個地鐵城市裡,真正達標的不到三分之一。       超過 1 萬的「頂流城市」只有 8 個:深圳、廣州、上海、北京、長沙、西安、哈爾濱、蘭州。       也就是說——       大多數城市運量不夠,地鐵根本跑不滿。       地鐵擴張狂飆 15 年,如今集體「熄火」       從 2008 年到 2023 年,中國地鐵建設像被按了快進鍵:       ...
中國

整整提前三個月 真正的危機來了…

    距離中國農曆春季還有整整三個月,但一些地方卻已出現提前返鄉潮。更驚人的是,中共官方也罕見啟動專項部署,要求全國各地「防止農民工大規模滯留農村」——      一句話:必須把農民工趕回城市去,不能讓他們在農村「待下來」。       為什麼?因為——       城市沒工作,農村沒收入,返鄉潮一旦形成,失業潮、返貧潮將全面爆發。      官方急了:必須阻止 「返鄉潮」 變成 「滯留潮」       11 月 13 日,中共農業農村部在雲南召開了一場極不尋常的會議,主題叫:     「穩定脫貧人口務工規模、穩定收入、防止規模性返貧」(簡稱「兩穩一防」)        會議直接點名,要求地方必須繼續執行「返鄉迴流脫貧人口促就業」專項行動,說白了就是:       農民可以回家過年,但不能回家 「不出來了」。       因為中共官方手裡的數據太嚇人:       中國農民工:約 3 億人       其中外出打工者:1.8 億人       一旦這 1.8 億人有大規模迴流,城市失業潮會瞬間被引爆。       提前返鄉,已經開始爆發       今年的返鄉潮,不是正常返鄉——       ...
中國

中國美女歌手疑讓數高官落馬 網:「反腐女傑」

近期中國政壇接連傳出高層人事震蕩,而一位原本活躍於文藝與學界的女性,中國歌手伊麗媛,意外成為網路焦點。X 帳號 @cskun1989 聲稱,她「應該獲中紀委頒發反腐女傑稱號」,甚至有人將近期多名省部級幹部的落馬與她聯繫起來。雖然這些說法缺乏官方證實,但在網路上已掀起高度討論。貼文指出:「傳媒大學副教授伊麗媛應該被中紀委授予反腐敗女傑的光榮稱號。好幾個部級幹部落馬都算是她的功勞……」。文中暗示,伊麗媛「背後牽動了某些更大的反腐線索」,與高層人事變動可能存在間接關聯。上海市委原常委董雲虎是網路討論中最常被提及的人物之一。網路社群認為董雲虎在任期間的某些行為被放大解讀,甚至有人戲稱「董雲虎被伊麗媛盯上,仕途自此走下坡」。雖然這些說法無官方資料佐證,但在網路上廣泛流傳,形成鮮明的八卦色彩。吉林省委原書記景俊海也被網友列入揣測名單。部分 X 帳號與自媒體稱,景俊海在 2024 年調任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後,近期又有傳聞「被帶走、新舊帳一起算」,因此推測其變動與伊麗媛存在某種間接關聯。這類推測目前尚未獲得官方證實,僅屬網路爆料。近期中國政壇接連傳出高層人事震蕩,而一位原本活躍於文藝與學界的女性,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伊麗媛,意外成為網路焦點。   圖:翻攝自X帳號@cskun1989西安市委原書記方紅衛則是網路討論中唯一與官方通報相符的落馬案例。許多網友認為,方紅衛被查的節奏「來得突然」,引髮網友對「更大範圍的人事整頓」的猜測,也讓伊麗媛被網友們戲稱為「反腐女英雄」。...
中國

樓繼偉放話試風向 3類人首當其衝

  在中國,近幾年時不時有地方政府就徵收房產稅對外放風試水,但屢屢惹來罵聲一片。近日,中共原財政部長樓繼偉又公開談論這個問題,並稱相關立法早已完成,只等適合的時機上路,再度引發社會輿論反彈。  11月14日,中共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在第十六屆財新峰會上發言時,再次談到徵收房產稅的問題。他稱,「房地產稅是最適合作為地方稅的一個稅種」,這個問題早在2013年就提出來了,實際上全國人大立法也已經完成,一些難點問題也基本解決了,只是在等一個適合的時機推出。  那麼,最好的時機是什麼呢?樓繼偉表示,2021年中國試點房產稅時,適逢房地產泡沫破滅,經濟因疫情衝擊下滑,所以2022年政府決定「暫緩房地產稅試點」。現在中國房地產的泡沫已經破滅,雖然房地產仍在下行過程中,此時推行房產稅還是比較難,但還是應該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要求「適時推出」。  此前,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下,中共財政部曾於2021年在中國部分城市進行房地產稅改革試點,結果反對聲浪很大、無法推行下去,其後財政部於2022年3月宣布,「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情況,今年內不具備擴大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城市的條件」。  2023年3月,樓繼偉在財新網旗下的經濟學期刊《比較》上發表了題為《新時代中國財政體系改革和未來展望》的文章,提出房地產稅最適合作為地方稅的觀點,呼籲「在經濟轉為正常增長後應儘快開展試點」。  中國財經界認為,樓繼偉日前在第十六屆財新峰會上的發言,很可能是替北京當局提前對外釋放風聲之舉,表明房產稅的落地已進入「實質性倒計時」。  鑒於上述情況,中國財經類公眾號「大偉看樓市」11月15日發文分析稱,根據政策導向與市場邏輯,以下3類人群將成為房產稅的主要繳稅對象:  第一類繳稅人群,是三四線城市的「囤房族」。  這類人群購置多套房產用於出租或等待升值,但目前普遍面臨「持有成本激增 + 收益覆蓋不足」的困境。在城市經濟增速放緩、人...
中國

危機蔓延 又一家千億房企倒下

  中國昔日千億房企「華夏幸福」日前因拖欠工程款,而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值得關注的是,事件引爆點並非金融負債而是經營性款項。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危機蔓延,出險房企債務重組進展緩慢,二次債務違約增多。  華夏幸福拖欠工程款 被申請破產重整  11月16日,曾經的千億房企、「環京一哥」華夏幸福發布公告稱,收到債權人龍成建設送達的《告知函》,以及廊坊中院送達的《河北省廊坊市中級法院通知書》。  相關函件顯示,華夏幸福拖欠龍成建設工程款餘額為417.16萬元。龍成建設以華夏幸福未按期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廊坊中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同時申請啟動預重整程序。目前廊坊中院已受理「預重整」程序。  華夏幸福是最早一批出險的房企,早已推出債務重組方案。截至2025年10月,華夏幸福《債務重組計劃》中,通過簽約等方式實現重組的金額累計約1926.69億元。不過仍有超過245.69億元債務未能按期履約,疊加此次被債權人申請預重整的事實,說明原有方案並未真正實現風險出清。  破產重組和破產重整都是企業經營困難時進行調整和改進的手段,但側重點和法律性質不同。  重組(Reorganization)是通過調整公司的資產、負債、產權等,實現優化資源配置和資本增值。是企業自願的戰略行為,通常不涉及法律程序。  重整(Restructuring/Reorganization)是在企業面臨財務困境、接近破產時,由法院通過法律手段調整債務、資本和經營管理,以恢復企業的盈利能力。  華夏幸福為何出現二次債務違約?  出現二次違約的出險房企,華夏幸福並非個例。富力地產最早在2022年底成為首家完成境內外債券全部展期的內房企,不過2024年再陷危機;同樣,當代置業2022年境外債務重組方案也曾獲通過,境內債的展期亦達成協議,目前也陷入了二次違約。  華夏幸福在現存債務重組方案的前提下,公司為何仍被申...
中國

珠海連發兩起隨機砍人事件 具體傷亡不明

  廣東珠海體育中心發生駕車撞人慘案一周年之際,珠海又發生兩起當街砍人事件,具體傷亡人數不明。  網傳視頻顯示,11月17日晚,珠海市香洲區拱北口岸附近,一名男子手持刀具捅刺路人,最後被多名保安制伏。  據目擊者發帖表示,她在拱北遇見男子隨機捅人,嚇得她穿著高跟鞋跟人群瘋狂逃命,第一次體驗「死裡逃生」的感覺。  11月18日,珠海警方通報,11月17日20時29分,接到群眾報警稱,一男子在香洲區迎賓南路附近持小刀傷人。接報後,警察趕到現場,將兇手林某(男,48歲)抓獲。  通報稱,「現場有2人被劃傷,均傷勢輕微」,已送醫治療。「經查,林某曾有多次精神類疾病就診史。」  不過,據當地網友表示,有四五個人被捅,還有人被「抹脖子」。一名「看了原視頻」的網友也表示,「感覺很嚴重,捅傷很嚴重。」  還有網友質疑,「精神病人為什麼不在精神病院,是不是出了事就拿這個擋。」  這已是本月發生的第二起持刀砍人事件。  有視頻顯示,11月5日晚間,也是在珠海拱北街頭,一名身穿黑色短袖衫的男子持刀在街上一邊走一邊大罵,路人嚇得四處逃散。  另一段視頻顯示,男子隨後衝進一家VIVO手機店,店員和顧客嚇得躲到店內另一側,男子一頓發泄後,正要走出店門口時,被一名紅衣男子伺機放倒,隨後被已到現場的公安戴上手銬拖走。  目前,事件起因不明,傷亡情況不詳。截至發稿時,中共當局沒有發布相關通報。(網路截圖)  近年,中國經濟急速衰退,底層民眾生活困苦,壓力巨大,各地隨機傷人事件頻發。  去年11月11日,廣東珠海體育中心發生無差別撞人慘案,官方稱造成35死43傷;11月21日,廣東珠海拱北粵華路,一輛汽車突然加速撞擊正在過斑馬線的行人,至少兩人倒地,傷亡不明。  網友紛紛表示,「又是珠海」,「之前開車撞人也是珠海」,「太恐怖了」。  2025年11月,網傳珠海接連發生兩起當街砍人事件,具體傷亡人數不明。(視頻...
中國

暴跌!中國經濟突傳重磅信號

  彭博社11月17日最新報道,中國的廣義財政支出在10月出現自至少2021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下滑,削弱了這一關鍵投資與經濟增長驅動力。  根據彭博社基於中國財政部周一公布的數據測算,中國兩大主要預算——一般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的合計支出 在10月同比大幅下降19%,至2.37萬億元人民幣(約3340億美元)。  這是自2021年初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大跌幅,而支出規模則創下自2023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表示,其專有的「廣義財政赤字」指標在上月收窄,顯示財政政策已「對增長的支撐力度減弱」。  財政支出下滑凸顯政策轉向  彭博社指出,這一大跌反映了政府政策的演變,並凸顯出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漸減弱的財政支持;中國經濟在上月各項指標普遍走弱。  投資(其中很大一部分由預算支出驅動)在10月出現前所未有的下降,疊加疲弱的消費與減弱的外需,進一步拖累經濟表現。  高盛經濟學家Lisheng Wang等人在一份報告中寫道:「數據表明,政府支出增長的顯著放緩,以及新增支出中更大比例被用於償還企業欠款——而非用於投資項目——可能顯著壓低了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新增刺激措施落地緩慢,效果有待觀察  彭博社認為,預算支出的收縮也表明,自9月下旬以來新增的刺激措施可能需要時間才能在經濟中逐步發揮作用。  北京10月中旬又宣布新增5000億元人民幣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但其中只有40%用於由符合條件的省份投向項目。這一舉措顯示,在今年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看似穩妥可及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正傾向於控制債務風險。  寬鬆空間或為明年蓄力,預算赤字明顯擴大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大中華區經濟學家Michelle Lam表示:「決策者似乎對2025年的經濟增長感到滿意,並相信已經公布的刺激措施足以幫助他們實現今年的目標。因此,市...
中國

網紅教你「7塊人民幣吃2餐」爆紅

中國正面臨多項經濟挑戰,政府希望下一代消費者能為全民利益而增加消費,但說服他們這麼做並不順利。官員表示,社會各階層的國內消費不足正在拖累經濟成長。但對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他們比其他群體更有理由保持謹慎。青年失業率長期徘徊在接近20%的比例,有工作的年輕人擔心失去工作,而持續的房地產危機讓擁有住房的前景看似遙不可及,尤其是在大城市。這種不確定性促使許多中國年輕人轉而擁抱節儉,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如何用少量金錢維持生活的技巧。「我的工作是致力於極簡生活方式。」一位全職網紅告訴BBC。這位24 歲、網名「張小米粒」的創作者發布的影片內容包括:她用一塊普通肥皂而不是昂貴的護膚品滿足所有個人清潔需求。影片中還能看到她在購物區走動,展示各種包包和衣物,並強調它們的耐用性和高性價比。企業付費讓她在小紅書平台向9.7萬名粉絲推薦商品。她說:「我希望更多人了解消費陷阱,這樣他們就能省錢,這會減輕他們的壓力並放鬆心情。」2025年10月9日,中國北京南鑼鼓巷附近一家餐廳外,一名廚師正在抽煙。(美聯社)其他人則專註於在飲食上節儉。29歲、網名為「北漂的小小草」的創作者發布自己製作簡單菜肴的影片,他說自己能用略高於1美元(約76便士,7.1人民幣)的價格吃到兩餐。他告訴粉絲:「我只是來自農村的普通人,既沒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也沒有有影響力的人脈,所以必須努力工作,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在一家網路銷售公司工作,並聲稱極度節儉的生活方式讓自己在6年內存下超過18萬美元(人民幣130萬元)。(翻攝抖音)有人在網上問他,是否希望未來的妻子和孩子也過這樣的生活,以及他的最終目標是什麼。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中國經濟成長一直以來被視為勢不可擋,能夠挺過疫情的動蕩以及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戰。但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不提升國內消費,中國將面臨重大的長期挑戰。美國的問題是人們積累信用卡債務,而中國則恰恰相反。中國人本來就...
中國

​中國樓市真完了!五大信號極不尋常

古成評論文章:中國房地產真的玩完了,別說什麼金九銀十了,廢銅爛鐵都不如,又有許多家庭和中產夜不能寐。這樓市數據,持續高冷、冰凍,讓人扎心。看看10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70個大中城市房價,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比著看誰降的快,一二三線分別降幅為0.3%、0.4%、0.5%。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0.9%,北京環比下降1.1%,上海、廣州、深圳均下降0.9%。同比下降更慘了。北京、廣州和深圳新房分別下降2.0%、4.2%和2.6%。二線城市同比下降2%,三線城市同比下降3.4%。二手房更是慘不忍睹,一線城市價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擴大1.2個百分點,廣州同比下降6.4%居首,北京、上海、深圳分別下降4.7%、3.4%和3.3%。二線城市同比下降5.2%,三線城市同比下降5.7%。中共官方仍大言不慚稱今年樓市政策發力,止跌企穩,就進入延續調整態勢。據中原地產研究院統計,2025年前10個月時間全國已有約200個省市(縣)出台政策超500條,也就說樓市平均每天出台2條政策,每天做1-2次大手術,都止不了血,都救不活樓市。我們再結合具體場景,說說樓市的慘淡景象,五大信號極不尋常:信號一:今年10月居民新增貸款史上同比最低負值2025年,中共為了刺激經濟,財政貨幣史無前例雙線大水漫灌,貨幣寬鬆大放水,市場端卻是不能承受之重。彭博社報道,中共金融業為了完成上級貸款指標,竟然虛報貸款,製造銀行體系內循環虛假貸款,信貸員到社會上找企業主放貸,資金一個月後再返還銀行,利息由銀行出,創造出幽靈貸款,目的是美化銀行貸款數據指標。企業貸款造假可以矇混過關。居民貸款就歇菜了,因為居民貸款直接就是進樓市的,現在大家都失業,工作都找不著,誰還貸款買房?央行11月13日公布了社融數據,直接打臉自己的貨幣政策,完敗了。2025年10月單月居民新增貸款為負3604億元,自2016年來史上同比最低值...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
中國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

月球也會「生鏽」?嫦娥六號月背樣品研究成果再上新。 11月16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公布,中國科研團隊近日通過分析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採回的樣品,首次發現大型撞擊事件成因的微米級赤鐵礦和磁赤鐵礦晶體,通俗地講就是「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也會『生鏽』」。同時確認了月球的「鐵鏽」,即原生赤鐵礦顆粒的晶格結構以及獨特的產狀特徵,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應機制,為環繞南極-艾特肯盆地磁異常的撞擊成因提供了樣品實證。 「地球由於富含水和氧氣,極易形成三價鐵的氧化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鐵會生鏽』,但是換在月球的環境下則截然不同。」山東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凌宗成教授說,由於月球表面沒有大氣保護且缺乏水,被科學家們認為整體處於「還原環境」,缺少氧化作用的關鍵證據,特別是赤鐵礦等高價態鐵氧化物。 ▲左圖是使用透射電子顯微鏡拍攝的赤鐵礦晶粒的高角度環形暗場像,右圖是使用兩種特徵元素區分的鐵氧化物(氧元素,品紅色)顆粒和隕硫鐵(硫元素,青色)顆粒的接觸關係。(受訪單位供圖) 本次研究發現了月球也會「生鏽」,且與地球上的「鐵鏽」並非「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凌宗成介紹,雖然月球赤鐵礦的成分和地球上一樣都是三氧化二鐵,成因卻存在明顯差異,本次研究的赤鐵礦的形成可能與月球歷史上大型撞擊事件密切相關。在大型撞擊形成瞬時高氧逸度氣相環境的同時,鐵元素在高氧逸度環境中被氧化,可以使隕硫鐵等礦物發生脫硫反應,經氣相沉積過程形成微米級晶質赤鐵礦顆粒。 此外,這一反應的中間產物為具有磁性的磁鐵礦和磁赤鐵礦,可能是南極-艾特肯盆地邊緣磁異常的礦物載體。這一研究首次利用樣品證實了在超還原背景下月球表面存在赤鐵礦等強氧化性物質,揭示了月球的氧化還原狀態以及磁異常成因。 ▲嫦娥六號樣品中發現的鐵氧化物成因示意圖。(受訪單位供圖) 2024年,嫦娥六號任務成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