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1 11 月

中國

中國

為什麼楊振寧去世的消息沒有上新聞聯播?

《新聞聯播》作為國家級新聞節目,其內容編排需嚴格遵循新聞價值、社會影響及節目定位等多重標準。楊振寧先生雖為享譽世界的科學巨匠,但其逝世消息未在當晚節目播出,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1. 新聞真實性的嚴格核驗名人逝世報道需確保信息絕對準確,避免因誤傳引發不良影響。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10月17日,網路曾流傳楊振寧逝世消息,但西湖大學、施一公院士等權威機構及人士明確否認,稱「未收到官方通知」「肯定是謠傳」。直至10月18日中午,新華社、清華大學等官方渠道才正式確認消息。此前一天的「反轉」與「證實」過程,要求媒體在發布前進行更嚴格的核實,確保真實性無誤。2. 媒體倫理的考量報道名人之死需平衡公眾知情權與逝者隱私權,遵循「最小傷害原則」。楊振寧先生逝世時已103歲,家屬及機構選擇保護其晚年隱私,未公開具體逝世場所、搶救細節等敏感信息。這種對隱私的尊重,要求媒體在報道時避免過度挖掘細節,可能影響《新聞聯播》對消息的呈現方式。3. 節目定位與內容權衡《新聞聯播》的定位是「宣傳黨和政府的聲音,傳播天下大事」,其內容側重於國內外重大政治、經濟、社會事件。儘管楊振寧先生的學術貢獻巨大,但逝世消息本身屬於「人物新聞」,與節目核心定位的「大事」屬性存在一定差異。此外,當晚《新聞聯播》已安排其他重要新聞(如國內政策動態、國際重大事件),可能對人物新聞的時長產生擠壓。4. 國際媒體報道節奏的影響截至10月18日晚8點,CNN、BBC、路透社等國際主流媒體尚未報道楊振寧逝世消息。作為面向全球的節目,《新聞聯播》在編排時會參考國際媒體的報道節奏,避免因過早發布而缺乏國際視角的印證。綜上,楊振寧先生逝世消息未在《新聞聯播》播出,是媒體遵循真實性原則、倫理規範及節目...
中國

習近平抵釜山畫面曝光 韓外長、李家超等迎接

今日(30日)上午稍早,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韓國釜山,受韓國總統李在明邀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及對韓國開展國事訪問。蔡奇、王毅、何立峰等陪同人員同機抵達釜山金海國際機場,韓國外長趙顯等高級官員熱情迎接。現場鋪設紅毯,禮兵分列兩側致敬,軍樂團演奏行進樂,機場鳴放21響禮炮。先前抵達的特首李家超、中國駐韓國大使戴兵也到機場迎接。中國留學生和中資企業代表揮舞中韓兩國國旗,歡迎習近平到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早抵達釜山金海國際機場。路透社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早抵達釜山金海國際機場。路透社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早抵達釜山金海國際機場。路透社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早抵達釜山金海國際機場。路透社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早抵達釜山金海國際機場。路透社...
中國

翁帆想要的,已經拿到了…

  10月24日上午九點,楊振寧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哀樂低回,各界人士前來進行最終的送別。  楊振寧去世後,留下一個時代的迴響,妻子翁帆則成為備受關注的存在,公眾對她的讚譽與質疑,達到頂峰。  10月19日,49歲的翁帆在《光明日報》發表悼文《他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字數不多,卻極具力量。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她寫道:「楊先生離開的時候一定很欣慰。他的一生,為民族的復興,國家的強盛,人類的進步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  關於兩人之間的情感,翁帆只留下短短一句話:「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  不被看好的他們,共同渡過了二十一年的風風雨雨。  這些年,翁帆把楊振寧照顧得很好,從身體到精神狀態,103歲的老人依然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思維敏捷,這足以說明一切。  每次出現在公共場合,兩人都十指緊扣,這是他們多年來的習慣。  楊振寧與翁帆喜歡在香港西貢的海邊開車,翁帆會下海劃橡皮艇,一直划到遠方的小島上才罷休,楊振寧則坐在對岸喝茶、讀報紙。  有一次,翁帆所抵達的小島上遲遲等不來信號,兩人失去聯絡,楊振寧急得團團轉,差點報警。  在這段婚姻中,楊振寧為她打造了一座「象牙塔中的象牙塔」,他不只是她的丈夫,也是她漫漫人生的領路人。  時隔21年,再回過頭來看,翁帆的確如同楊振寧在世時所言,是上帝留給他的最後一份禮物,她則選擇了一條人跡稀少的路。  物理學家的底色,帶有一些浪漫色彩。  在悼文中,翁帆將楊振寧在90歲時寫下的一首英文詩《九十抒懷》翻譯為中文,將「沐光而行的一生,理想奉獻的一生,幸福圓滿的一生,如斯如願,無怨無悔」詩意地濃縮在楊振寧的百年歷程里。  翁帆還提及到了《小王子》,她相信「每當夜晚...
中國

川習會的全球賭桌:川普距離台灣最近的時刻

當美國總統川普的空軍一號26日上午在吉隆坡降落,一場牽動全球地緣政治與經濟命脈的亞洲「權力遊戲」將正式拉開帷幕。這是他第二任期首度造訪東亞,行程橫跨馬來西亞、日本與南韓,最終將在古都慶州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演這一輪賽局的「終局之戰」。川普雖然將自己塑造成一位無所不能的「交易撮合者」與「和平談判家」,但整個亞洲正以一種混雜著期盼、恐懼與不安的複雜心情,緊盯這位不可預測的美國總統到底會做些什麼。《紐約時報》指出,川普(Donald Trump)的這趟亞洲行與其說是一次外交訪問,不如說是一場巡迴式的「壓力測試」。從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到東北亞的經濟心臟,每個國家都在小心翼翼地計算,該付出多少代價,才能在這位關稅大棒揮舞者面前,換取片刻的安寧與更穩定的經貿關係。而這一切的鋪陳,都指向了最終的川習會——在那張全球最重要的談判桌上,所有國家的利益,都可能成為討價還價的籌碼。正如前美國國務院東亞助卿、現任「亞洲集團」(Asia Group)合伙人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對《紐時》所表示的:「我聽到了真實的擔憂與不安,人們焦慮美國的長期區域政策將走向何方,更憂心中國將如何回應。」他發出警告,若盟友對美國失去信心,「他們將開始計算自身國家康達的看法也為川普的亞洲行定下詭譎基調:這是一場所有玩家都心懷鬼胎,試圖在美中兩大巨靈間走鋼索的豪賭。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東南亞的謹慎凝視:當「和平使者」遇上關稅創傷川普的亞洲首站是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他將在此出席東協(ASEAN)峰會,與至少十位區域領袖會晤。根據白宮釋出的行程表,川普期望在此簽署一份與馬來西亞的貿易協定,並以「和平締造者」的姿態,見證泰國與柬埔寨簽署和平協議——一項他早已將功...
中國

劉強東攙扶章澤天 像極黃曉明給楊穎提裙

劉強東和章澤天久違的合體了,雙方在現場互動的畫面曝光,無論是兩人並排坐的冷漠瞬間,還是劉強東表現出的體貼姿態,似乎都暴露了這段婚姻的現狀,引發了大眾的討論。先來看劉強東攙扶章澤天走路的照片,章澤天身姿挺拔在前邊走,劉強東跟在身後單手攙著章澤天的手臂。雖然從行為上能看出是劉強東在照顧穿高跟鞋的章澤天,但動作實在算不上美觀和體貼,兩人步伐距離看起來離得不遠,劉強東攙扶的動作卻間隔得特別遠,欠缺親密度。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而且隨著走動距離,章澤天的步伐似乎更快,劉強東跟在身後有點拉不上了,顯得整個攙扶姿勢彆扭又不正常。而且,細看兩人的走位是實打實地差一個身位,就是一前一後。看到劉強東攙扶的畫面,有網友吐槽他拉胳膊的動作不禮貌,像是拉一件貨物。兩個人名義上是夫妻,合體出席活動就是一體,但表現出的氛圍卻是分開的既視感,與其這樣拉還不如不拉。更有犀利的網友表示劉強東攙扶章澤天的動作,彷彿是黃曉明幫楊穎提裙擺場景再現。當年,楊穎與黃曉明離婚傳聞鬧得很大,久未同框的兩位一合體就上演了這幕,劉強東和章澤天如今的處境跟當時有些相似。認真對比兩對,發現都是女方不等男方創造了這兩個名場面。當時是楊穎在前面大走沒等黃曉明,章澤天和劉強東的站位也有這意思。在之前的活動中,一般都是章澤天主動挽劉強東,這回明顯是劉強東主動。所以,有網友認為章澤天已經不再care劉強東了,劉強東在這段關係中明顯處於弱勢地位,兩人完全貌合神離,處於冷戰狀態一樣。看兩人台下的互動,劉強東臉上還掛著不耐煩的表情,章澤天也是很冷淡,儘管部分肢體動作表現出來兩人有在熱情交流,但章澤天下意識的身體躲閃很明顯。在活動現場,還有校友拍攝到了劉強東與章澤天的動態畫面,發現章澤天察覺到有人拍攝後極不...
中國

最高20萬 中國多地「真金白銀」獎勵結婚

10月27日,微信公眾號「寧波民政」發布消息,寧波市民政部門面向在甬登記結婚的新人發放結婚消費券,發放對象為2025年10月28日-12月31日在甬登記結婚的新人,活動期間每對新人可獲得8張滿500元減125元結婚消費券,共計1000元,可在參與活動的婚紗攝影、婚禮婚慶、婚姻諮詢等婚姻相關商戶核銷使用,名額有限,先登記先得。消息一出,不少新人調侃:「官方催婚,終於從口號變成了紅包。」寧波並非孤例。2025年以來,全國多地發錢獎勵結婚。山西呂梁為35歲及以下初婚夫婦現場發放1500元現金。杭州、紹興等浙江城市同步推出800至1000元「甜蜜消費券」。廣州白雲區南嶺村更是開出「頂配」福利,如果初婚夫妻雙方均為南嶺聯社戶籍股東成員,可以同時享受村社兩級獎補,婚育補貼金額將分別翻倍至初婚最高8萬元、生育最高12萬元,合計20萬元。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地方直接發錢鼓勵初婚,目的當然是想挽救不斷下跌的結婚率。民政部統計年報數據顯示,中國依法登記結婚的人數從2014年的1306.74萬對下降至2020年的913.10萬對,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僅610.6萬對,創40年新低,結婚率為4.3‰,2025年一季度再降15.9萬對,結婚數銳減直接拉低了出生人口,也讓「先成家、再生娃」的傳統路徑面臨斷裂風險。那麼,發錢能讓更多年輕人結婚嗎?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結婚?iResearch對不婚群體的定量研究調查結果顯示,不婚群體對於婚姻主要存在恐懼心理,佔比達36%。在恐婚原因調查,分別有約44%(平均值)、56%和42%的人認為感情問題,婚後約束問題和育兒問題是他們恐婚的主要原因。此外,高房價、高彩禮、高育兒成本也讓「晚婚不婚」成為年輕人的理性選...
中國

CNN:無論如何 中國已經贏了

「川習會」今天登場,CNN分析,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而言,這場歷史性會面展示北京長期追求目標,即「中國在全球舞台上與美國平起平坐」時刻,無論會談結果如何,對中國都是一場勝利。紐約時報報導,習近平早年在福建省工作,曾在辦公桌擺放清朝政治家林則徐的兩句詩:「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有助於解釋他為何在川普發動貿易戰時強硬回擊。對習近平而言,林則徐的遺緒傳達出雙重信息,中國絕不能向外來壓力屈服,也絕不能再以弱勢地位談判。習近平反擊策略顯示,中國終於積累力量,能在林則徐未竟之處取得成功;北京也對包括美國領導人試圖將中國描繪成十九世紀西方鴉片販子的行為尤為反感。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CNN分析,川普對中國發起的貿易戰,意外為北京提供展現經濟實力的舞台。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爭相討好川普,並試圖談判減輕對等關稅衝擊時,中國則採取反制措施,最終逼使雙方坐上談判桌達成休戰。最近幾周,華府制定新規限制中方取得美國技術並打擊其航運業,北京則祭出新稀土管制令還擊。此舉令美方震動,促使川普威脅對中國商品加征百分之一百關稅,但雙方高層於上周末在馬來西亞談判後皆有退讓。這次是川普第二任期首次「川習會」,預期將就管理雙邊經濟關係達成框架協議。習近平將以確立美中關係新現實的姿態走入會場,顯示中國會談判,但不會被嚇倒。儘管中方風險不低,但當美國官員宣稱川普有能力「創造籌碼」施壓中國,北京也認為自身策略已見效。中方普遍認為,中國已為競爭做好準備,可憑藉對全球稀土供應鏈的掌控創造天然籌碼,推動貿易多元化降低對美依賴,逐步減少對美國高端半導體的依存。北京同時推進新五年計畫,目標是深化科技與產業的自給自足,強化對未來衝擊的防護力。...
中國

這個重陽節,關注一個事關2億老人的問題

       我們總是一再擔心技術進步造成的所謂「副作用」,甚而經常試圖採取限制性的辦法來扭轉和改善。但認真回顧和思考一下歷史,我們會發現,真正需要擔心的從來就不是幻想中的如脫韁野馬般的技術變遷。  這兩周上海氣溫驟降,八十齣頭的岳父說他坐骨神經疼發作得厲害,讓我妻子看一看,有沒有老人保暖用的護腿棉套。妻子上淘寶一搜,幾分鐘就搞定了,快遞第二天到家,妻子給岳父送去,很好用。  這讓我的思緒瞬間跳回到了四十多年前,那時我父親已經五十齣頭,還在上班。有一年秋冬之交,他說自己的肩膀和胳膊疼得受不了。想來應該是肩周炎發作吧,所謂「五十肩」,上了一定年紀很少人能夠逃得掉。加上父親是教師,每天都要舉著手臂在黑板上寫字,肩周炎、網球肘之類的發病概率就會更高。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我父母生我晚,那年我才上初中,但記憶還是相當深。記得我母親花了好幾天時間,用縫紉機加手工,給我父親做了一個套子,里外兩面都是絨布的,當中襯墊了棉絮。當時大概市面上很少有那種彈力面料,所以我媽媽還縫上了拉鏈,用來脫卸。記得我父親戴著這個面套子度過了整個冬天,有時晚上睡覺都戴著……  想想的確如此,如今我自己也到了「五十肩」的年紀。儘管醫學進步一日千里,但對於肩周炎這樣的慢性老年病,直到現在也沒什麼針對性很好的治療手段,發作起來只能忍著,總需要三個月到半年才會慢慢緩解。只不過這類慢性病不會有什麼大的威脅,所以大多數人不太當回事。  有些人認為,互聯網帶有天然的歧視性,對老齡人口不友好。然而我們不應該盲目相信這種人云亦云,就拿上面這個例子來說,如果沒有網購平台來發現市場需求、整合供求兩端,直至更高效地形成價格……那麼就絕不會有我岳父的...
中國

解讀四中全會內幕引爭議 蔡霞最新回應

    針對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前中央黨校教授蔡霞指出,看似平靜的人事公告背後,隱藏著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博弈。蔡霞在自媒體《方菲時間》節目中指出,這場大清洗並非完全由習近平主導,而是張又俠發起的一場「先下手為強」的政治反擊。  蔡霞還爆料,軍內多渠道證實,苗華何衛東在廊坊設立一支不隸屬任何戰區軍兵種的師級部隊,只聽命苗、何,該師各級軍官已被張又俠下令隔離審查。因習近平宣稱不知情,所以張又俠給苗何定性「嚴重破壞黨指揮槍原則和軍委主席負責制。」  不過,蔡霞關於黨國時局與權斗的看法引發了海外時評人士的質疑。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最新,蔡霞在社交平台X上進行了回應:  對問題有不同看法這很正常,何況中共黨國的黑箱政治使問題更加複雜,外界更容易產生多種不同解讀與判斷。我所講述的是我在多年研究中共黨軍關係的基礎上,跟蹤觀察2023年夏天以來中共黨軍關係變化過程中的分析思考,與網友分享,不帶任何情緒化成份。  我在芳菲訪談中所談對中共黨軍關係變化情況的分析,基本都是對中共官方的信息分析,絕無任何依據坊間傳聞的議論。只有最後所講何衛東苗華詭秘組建私人武裝之事是我所知道的內部情況,並且現在已經有了4、5個信息來源,而這些不同信源的人彼此之間互不認識更沒有交集。  從理論角度講,中共黨是列寧主義政黨;從中國社會本身的文明發育水平講,中共黨是中國傳統江湖綠林好漢幫會組織的傳承,它恰恰證明迄今為止中國政治在某種意義上依舊屬於前現代社會政治的範疇——中共黨是具有強烈政治色彩的幫會型組織,它用槍杆子奪得國家政權後,黨內高層內鬥越來越是「宮廷政治」的現代翻版。  對外開放後,中國社會與當今世界的現代...
中國

習權力危機 背後「老人幫」浮出水面

  顏純鉤評論分析文章:四中全會開過,會前正式官宣開除八位將軍,其中火箭軍高層和三十一軍舊部,都被視為習近平的親信。習近平親信被翦除,被視為習的政治行情下滑的跡象,不少海外自媒體將之歸於軍委副主席張又俠與習近平的惡鬥。  習近平是軍委主席,張又俠是副主席,副主席把主席的親信給廢了,這個副主席能量有那麼大嗎?習近平還是黨的總書記,手下還有政治局常委整套班子,他們是中共明面上的最高權力中心,而中共傳統是黨指揮槍,而不是槍指揮黨,張又俠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不要命了?  張又俠不能廢習近平的人,習近平也不會廢自己的人,那麼在中共黨內,還有誰握最終的生殺大權呢?在我看來,只有藏在幕後的中共老人幫。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85191137318-2\");});  最近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接受訪問,她談起習近平可能的結局,也肯定中共老人幫的存在。  中共老人幫是中共的政治傳統,老毛時代是老毛,四人幫林彪在前台,幕後大事是老毛拍板。老鄧時代是老鄧與陳雲,六四後廢了趙紫陽,是鄧陳協調提拔了江澤民。江朱朝有所謂「八老」,「八老」之後有中央顧問委員會,中顧委後來不提了,但中顧委那套機制必然留下來,只是對外不作任何表示。  中國古代社會c就有「垂簾聽政」的傳統,主要是對執政的皇帝不放心,要有人在他後面把關,以免把事情辦砸了再來補救,造成不必要的混亂與損失。對中共來說,把黨的最高權力交到一個人手上,即使這個人是前朝最高領袖指定,也不能保證他能百分百維護黨的利益。  萬一他搞獨裁怎麼辦,萬一他背離黨的政治路線怎麼辦,萬一他結黨營私把黨搞得烏煙瘴氣怎麼辦?總得有一個制衡的力量,來看著他,防著他,讓他沒有機會一手遮天。  如果不是黨內老人幫在制約前台的政治局常委,萬一常委內部發生重大衝突,誰來仲裁排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