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1 11 月

國際

國際

美國向史瓦帝尼、尚比亞提供1000劑愛滋病毒預防新葯

在美國總統川普大幅削減全球援助的幾個月後,美國政府今天表示,已向史瓦帝尼、尚比亞2個非洲國家提供新型愛滋病毒(HIV)預防藥物lenacapavir共約1000劑。法新社報導,美國政府計劃與國際組織「全球對抗愛滋病、肺結核和瘧疾基金會」(Global Fund to Fight AIDS, Tuberculosis and Malaria),以及美國生物製藥公司─吉立亞醫藥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合作,擴大長效型針劑lenacapavir的推廣範圍。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球對抗愛滋病、肺結核和瘧疾基金會的執行董事桑茲(Peter Sands)表示,總計已向史瓦帝尼和尚比亞交付約1000劑,這些藥物將於本周開始使用。美國國務院負責協調援助事務的官員呂因(Jeremy Lewin)表示,美國計劃資助200萬劑lenacapavir給中低收入非洲國家。他說,初始目標是在2028年底前達標,但有可能在2027年年中實現。lenacapavir是一種新的注射型HIV預防藥物,每年只需注射2次。專家表示,與需要每日服藥的療法相比,是一項重大改進。這種針劑是由美國吉立亞醫藥公司生產,預計將大幅降低新增HIV感染人數,尤其是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川普(Donald Trump)自今年1月重返白宮,展開第二任期以來,已削減超過80%的對外援助,認為其浪費資源,且不符合美國利益。美國政府先前已大幅削減一些長期實施的愛滋病預防計劃,包括HIV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計劃。1141118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英國國會示警中國間諜活動 吁提防假招募、點名2女

英國國會上、下議院議長今天分别致函議員,呼籲他們提防中國國家安全部等情報單位假藉獵人頭或其他空殼、幌子公司名義,企圖在英國國會社群建立人脈,取得與英國有關的敏感資訊。信函提到,中方相關活動具針對性,同時是「大規模」進行。請繼續往下閱讀... 下議院議長霍伊爾(Lindsay Hoyle)在信函敦促議員參考隨信附上、由英國對內情報機關「軍情五處」(MI5)對國會發布的「間諜活動警示」,其中強調中國國安部正積極接觸與英國國會有關的人士,以搜集資訊,並為未來的長期關係建立基礎。信函提到,中方會利用領英(LinkedIn)等職涯社群平台,假藉獵人頭專員、專業顧問等名義,接觸英方人士。信函點名2位所謂的獵人頭專員,分別是自稱代表BR-YR Executive Search公司的女子Amanda Qiu(亞曼達.邱,音譯),以及自稱代表Internship Union公司的女子Shirly Shen(雪莉.沈)。霍伊爾指出,根據現有資訊,這2名女子利用LinkedIn等平台大規模獵尋下手目標,而她們是代表中國國安部行事。不僅是這2名女子,MI5的警示提到,在網路還可找到其他社群平台帳號,都是為了掩護中國的間諜活動。儘管MI5對國會發布「間諜活動警示」堪稱是罕見現象,霍伊爾直言,MI5此次決定發布,正是因為中方相關活動「具針對性」,同時「範圍廣大」。英國國會上議院議長麥法爾(John McFall)也向議員發出內容相似的信函。不過,除了英國國會議員、職員、研究員等,根據MI5的「間諜活動警示」,中國國安部的重點下手目標還包括智庫人員、經濟事務專家、地緣政治顧問,以及公務員等與英國政府機關有關的人士。MI5指出,此次警示聚焦中國國安部特定一群幹員,他們對政治與經濟性質的「機密或非公...
國際

陳志東京豪華公寓曝光

據日媒報道,因涉嫌參與大規模詐騙及洗錢等跨國犯罪被美國司法部起訴的柬埔寨企業「太子控股集團」主席陳志在東京都港區擁有一間高級公寓,市值高達16億日圓(約8000萬港元)。有分析認為,陳志可能曾嘗試透過在日本創業獲得可長期居住的居留資格。共同網11月18日報道,這一情況通過陳志2022年成立公司的法人登記簿的查冊得到確認。據報道,陳志可能曾試圖通過在日本創業獲得可長期居住的居留資格。美國司法部已申請充公陳志持有的127,271枚比特幣(市值約116.13億美元,約900億港元)。陳志透過非法手段賺取的資金金額龐大,部份資金可能已通過非法洗錢方式流入日本。據共同網較早前報道,擁有柬埔寨國籍的陳志在東京都千代田區設立的公司名為「Prince Group」。該公司最初登記的地址位於與柬埔寨首都金邊太子總部大樓相鄰的地塊,2024年變更為港區北青山的高級公寓。據柬埔寨當地消息人士稱,陳志曾多次往返日本。據日本房地產資訊網站等顯示,該公寓的每戶面積均在150平方米以上。據稱若租用,每月租金高達數百萬日圓,部份二手單位出售價格超過16億日圓(約8000萬港元)。美國司法部10月14日宣布起訴陳志。據登記簿記載,在美國提出起訴後的10月24日,陳志的住址已改回柬埔寨金邊的同一地點。2025年11月18日,圖為柬埔寨太子集團總部大樓。(太子集團官網)報道指,面向在日本創業外國人的「經營管理」居留資格已於10月16日通過作出修改,獲取條件變得更加嚴格。修改前所需註冊資本為500萬日圓(約25萬港元)以上,現已提高至3000萬日圓(約150萬港元)以上。陳志所成立公司的註冊資本為500萬日圓(約25萬港元)。...
國際

中國籍嫌犯數量激增 在這國家拿下第一

有韓國國會議員今天引述警方數據表示,2024年韓國警方在其境內逮捕的外籍嫌犯中,中國籍嫌犯達1.6萬人,占同年被捕外籍嫌犯的45.6%,高居外籍嫌犯首位,且遠多於第2名越南籍嫌犯的3922人。韓聯社報道,上述數據是由韓國警方所統計,並由韓國國會議員秦鍾午在今天公布。根據統計,2024全年在韓國被逮捕的外籍嫌犯有3萬5296人,較2021年的3萬2470人增加8.7%。這項數據顯示,依國藉區分,2024年被逮捕的中國籍嫌犯達1萬6099萬人,居外籍嫌犯的首位,且占被捕外籍嫌犯的45.6%;第2至4名的分別為越南籍嫌犯3922人、泰國籍嫌犯2204人、烏茲別克籍嫌犯1962人。秦鍾午對上述數據表示,在韓國境內外籍嫌犯日益增加的情況下,韓國社會要求將驅逐出境措施適用範圍明確化的呼聲,日益高漲,他因此在國會主導發起韓國「出入境管理法」修正案。 根據報道,韓國現行出入境管理法規定,被判處監禁以上的外籍人員可被驅逐出境,但條文並未具體規定所涉及的犯罪行為。至於修正案,涉嫌殺人、搶劫、毒品等嚴重犯罪行為的外籍人員,應依法被強制驅逐出境。身著韓國穿統服飾(韓服)的遊客在首爾觀光景點光化門前散步。(美聯社)...
國際

楊蘭蘭為何不認罪?

  11月14日,悉尼唐寧中心地方法院,楊蘭蘭酒駕逆行車禍案在此第四次開庭。楊蘭蘭不但仍未到場,其律師而且代表她否認所有指控。  也就是說,楊蘭蘭不認罪。  本案中,楊蘭蘭面臨四項指控:拒絕或未能接受酒測、危險駕駛致嚴重人身傷害、未向警方提供身份信息,以及疏忽駕駛。  不是一項,也不是兩項,是四項,而且每一項都不是小事。事態如此嚴重,壓力如此之大,換普通人,可能已經崩潰,早認罪了。  那楊蘭蘭為何不認罪?  我分析,這是因為在澳洲刑事體系里,程序問題比事實更致命——如果警察晚了幾分鐘要求酒測,證據可能不算數;如果逆行路段沒有連續監控,危險駕駛的認定就能被拆;如果傷情定義被律師抓住漏洞,嚴重人身傷害可以降級。所有這些,看似離譜,卻都是現實中發生過的判例。  所以,楊蘭蘭的不認罪,其實是出於計算精密的一種策略——「我不需要證明自己沒做,我只需要證明你程序不完美。」  不認罪意味著:控方必須展示證據;每一項程序都能被挑刺;時間越拖輿論越淡;受害者的壓力越大;律師越能在縫隙里做功課。  認罪是接受現實,不認罪是下注未來。而楊蘭蘭現在做的就是下註:下注警方有沒有漏過一個簽字,下注呼氣儀有沒有校準記錄,下注逆行時的攝像有沒有斷點,下注傷情是否夠「嚴重傷害」的法律門檻;甚至下注外界是否會忘記這件事。  有人以為,楊蘭蘭後台硬,有錢,所以有底氣,不認罪。  我倒覺得,如果說她有底氣,那可能是因為她相信自己能利用現有的法律程序,找到一個比認罪更輕的出口。  控辯雙方的「程序博弈」,往往能讓看似鐵板釘釘的案件,變成部分指控撤銷、部分降級或最終罰金 + 社區服務。楊蘭蘭不認罪,就是為了拆指控,拆證據,拆程序,拆傷情定性,最終換一個對她更輕的結局。輿論會憤怒,但法律系統不會替情緒做決定。這,就是她的賭注。  說到底,楊蘭蘭的不認罪,不是勇氣,是算計;不是硬氣,是試探;不是清白,是下注。她賭的不是事...
國際

高市台海言論激怒北京 支持率反破80%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不到1個月,便因公開將台海危機與日本可能派兵掛鉤,激怒中國,引發北京的經濟報復和外交威脅,成為她的首次重大外交考驗。中國要求高市收回對台灣的言論,但她拒絕低頭。不過,專家指出,中國此舉主要意在施壓日本經濟,而非真的切斷雙邊關係。  彭博新聞報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不到1個月,就因對台灣議題發表「紅線」言論而激怒中國,面臨她的首次重大外交考驗。高市成為幾十年來、首位公開將台海危機與日本可能派兵聯繫起來的在任日本首相,這引發北京一連串的經濟報復和懲罰威脅。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17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再次要求高市收回對台灣「紅線」議題的言論。  高市支持率已達80%以上  然而至今,高市仍拒絕道歉。作為被政黨選為展現強硬領導力的民族主義者,高市如果向北京低頭,會面臨重大的政治反彈。這造成日本與其最大貿易夥伴之間陷入僵局,而中國官方媒體暗示,如果局勢失控,北京可能實施制裁,甚至切斷外交、經濟及軍事的溝通管道。  不過,曾在中國任職的日本前外交官宮家邦彥表示,他不認為高市會退讓,也認為她不必退讓,如果中國試圖施壓削弱高市,可能會產生反效果。他指出,高市的支持率已達80%以上,「這反而助長她的動力」。  宮家補充說,高市或許犯下策略錯誤,但歷史顯示,當日中兩國就敏感議題發生衝突時,通常會經歷幾個月的外交冷卻期,之後才會達成協議。  中國反應強烈但「充滿算計」  早稻田大學日中關係教授青山瑠妙則指出,中國迄今的反應雖然強烈,但這些舉措「充滿算計」。中國的目標是打擊日本經濟,但她不認為有切斷關係的意圖。  高市面臨的危險是,如果中國對日本經濟及企業的施壓超出預期,影響將更大。日本汽車產業依賴中國的稀土供應,這是北京明顯的制衡手段。如果稀土資源被進一步武器化,可能吸引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關注。川普曾聲稱,他與中國的貿易休戰已「為全球解決」稀土...
國際

成功促使習近平公開警告普京的人 竟然是他

德國媒體對德國財長克林拜爾(Lars Klingbeil)訪華首日成功與否立即發表了評論。《南德意志報》總結說:克林拜爾在中國舞台上展現出友好與堅定的平衡。他堅持要求公平的市場准入,而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則承諾會認真對待德國的擔憂——但也僅止於此。《星星》周刊認為:克林拜爾在北京發出的信息清晰明確,但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在北京一場微妙的會晤中,中方讓他清楚地感受到,誰才是真正的掌權者。《世界報》寫道:克林拜爾(SPD)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進行了六個小時的會談,這畢竟不算短:一場一對一會談、一輪財政政策對話、晚上還有一頓晚宴——這並非毫無意義。友好的克林拜爾與彬彬有禮的東道主——人們不應被這些畫面迷惑。因為:當前的中歐關係並不算良好。北京是一個難以對付的夥伴——嚴格來說,這種關係已不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夥伴關係。中國尤其讓歐洲人感受到其力量。也正因此,克林拜爾此行來到這裡。問題是,評判這類訪問成功與否的標準到底是什麼?僅僅對話就夠了嗎?說克林拜爾「美化」奧拉夫·朔爾茨(SPD)時代可能並不公平。但有那麼一個朔爾茨時刻,卻讓這位社民黨主席至今印象深刻:那是2022年秋天。朔爾茨成功促使習近平公開警告弗拉基米爾·普京,反對在烏克蘭動用核武器。這是一次外交成功,當時總理與總理府大肆將功勞歸於自己。德國財長如今恐怕也不會要求那麼多:一個「迷你朔爾茨時刻」就足夠了。一絲突破,一點進展。畢竟克林拜爾不像朔爾茨那樣會見到國家主席習近平,而是只見到副總理何立峰——但這位副總理畢竟主管中國的經濟、貿易與財政。何立峰正是最近在中美關稅爭端中代表中國參與談判的人。對於想促成某種協議的人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會談對象。德國財政部長拉爾斯·克林貝爾在北京。 17/11/2025 路透社 - Maxim Shemetov克林拜爾近來強烈主張歐洲應保護自身市場,抵制來自中國的傾銷產品。必須徵收新的歐洲對華鋼鐵關稅——...
國際

太沒面子!習給高市送上兩大禮 卻遭背刺

中國報復高市早苗挺台 韓媒:習近平面子問題 中共最高層拍板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答詢時的「台灣有事」發言,引發中國強烈不滿,接連採取一連串報復行動,兩國關係迅速惡化。韓國「朝鮮日報」17日報道,日中關係正走向建交53年來的最差境況。報道指出,這次衝突之所以更加罕見,是因為高市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甫於上月底在韓國慶州重申「戰略互惠關係」,不料半個多月後,情況就發生180度大轉變。習近平上月31日與高市會晤後,中國重新開始進口日本水產,還延長日本人短期訪問中國的免簽證期限。因此,「習近平的面子」被視為中方態度強硬的背景之一。換言之,習近平向日本遞出橄欖枝,卻被高市背後「捅了刀子」,因此中方必然會採取強硬措施。日本「讀賣新聞」報道,北京認為高市不可能撤回發言,因此決定趁此機會採取強硬措施,讓日本無法再介入台灣問題。與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隨即發表「斬首」言論不同,中國外交部的官方強硬回應,是從約1周後的13日才開始,這意味著經過北京最高領導層深思熟慮的過程。據悉,當天召見日本大使,是按照中共最高領導層的指示進行。有分析認為,中國之所以採取強硬應對措施,是因為將高市對台灣的言論視為反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干涉內政。中國駐日大使吳江浩14日表示,高市的發言超越中方「紅線」;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孫衛東也聲稱,「任何人膽敢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國統一大業,中方必將予以迎頭痛擊!」這類表述堪稱前所未有。有觀點認為,中國一直大力宣傳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因此不可能對「戰敗國」日本暗示進行武力干涉的言論視而不見。「人民日報」14日發表評論指稱,「這是日方戰敗後領導人首次對中國發出武力威脅。」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甫於上月底在韓國慶州重申「戰略互惠關係」,不料半個多月後,情況就發生180度大轉變。(美聯社檔案照)儘管中國施壓,但日本似乎並未受到太大影響。首先,中國「避免訪日令...
國際

俄羅斯國防部:俄軍再奪烏東3座村莊

俄羅斯國防部今天表示,俄軍在烏克蘭東部再奪下3座村莊。法新社報導,這是俄軍在烏東緩慢推進中的最新進展。根據俄羅斯國防部,俄軍已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 Dnipropetrovsk)奪下蓋伊(Gai)、在頓內茨克州(Donetsk)攻佔普拉托諾夫卡(Platonivka)、在哈爾科夫州( Kharkiv)奪得德沃里昌斯凱(Dvorichanske)。請繼續往下閱讀... 法新社無法查證這些說法。自俄羅斯2022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烏東大片地區已遭摧毀,數百萬人被迫離家,並造成數萬人死亡。目前最激烈的戰鬥集中在重要後勤樞紐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的爭奪上,烏克蘭方面已承認有數百名俄軍進入該市。美國總統川普試圖促成俄烏達成和平協議的努力已陷入停滯,因為莫斯科拒絕停火,也不願在領土問題上讓步。(編譯:嚴思(示其))1141118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孟加拉促引渡遭判死刑前總理哈希納 印度暫無動作

孟加拉國際戰犯法庭今天對鎮壓學運奪人性命的前總理哈希納(Sheikh Hasina)判死刑,孟加拉外交部要求將她引渡回國,但印度目前還沒有採取進一步動作。孟加拉國際戰犯法庭今天認定逃到印度的哈希納違反人道罪成立,因此判她死刑。請繼續往下閱讀... 孟加拉前總理哈希納去年7月下令鎮壓反對公務員職缺配額制度而發起示威的學生團體,引發流血衝突後,有人因此丟了性命,她於同年8月宣布辭職並逃到印度,之後就一直待在北部大城德里。哈希納目前位於德里的一安全處,印度方面也正為她提供全面性的保護。哈希納先前告訴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說:「我非常感謝印度人民在過去一年為我提供了一個安全的避風港。」今日印度(India Today)報導,哈希納遭判刑後,孟加拉就正式要求將哈希納移交給孟加拉,並稱那是印度的「義務」。孟加拉外交部的聲明寫道:「我們呼籲印度政府立即將被定罪者移交給孟加拉當局,因為根據兩國現行的引渡條約,這對印度來說,是種有強制性的義務。」孟加拉外交部在信中寫道:「任何國家向這些被判違反人道罪者提供庇護,都是極為不友善的行為,是對正義的漠視。」針對哈希納的問題,印度外交部今天發表聲明說:「身為近鄰,印度始終致力於推動維護孟加拉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包括該國的和平、民主、包容、穩定,我們將始終與全部的相關利益者進行有建設性的接觸。」哈希納去年8月抵達印度幾個小時後,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表示,哈希納是在短時間內,向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的政府申請「暫時性」訪問並獲准。外界猜測哈希納在「短暫停留」後就會離開,但1年多過去了,哈希納仍在印度,印度官方也沒有透露關於她何時會離開的消息。目前印度有幾種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