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1 11 月

國際

國際

習自給自足美夢破碎 中國人飯碗陷入風險

美國大豆近年成為美中貿易戰的核心之一,今年10月川習會後,美國將降低對中產品的關稅,中方則承諾年底前採購至少1200萬噸美國大豆,並在往後3年每年至少購買2500萬噸。儘管北京不斷利用大豆打擊美國,卻無法改變中國依賴外國大豆的現實,中國人民大學學者直言,中國想要實現大豆自給自足是不可能的事。《南華早報》20日報道,大豆不僅是一種農作物,它已成為檢驗北京不斷演變的糧食安全戰略的試金石,也是中美貿易戰的核心。作為動物飼料和食用油的重要來源,大豆一直是中美兩國貿易爭端的焦點,從美國總統川普第一個任期內的關稅戰到目前的貿易爭端,都未能改變這一局面。報道提及,鮮為人知的是,中國已從大豆出口國轉變為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研究人員認為,這項轉變歷時30年,反映了中國國內需求的不斷變化,以及加強糧食安全的政策改革、國際協議和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影響。如今,中國每年進口約 1 億噸糧食,約佔全球糧食貿易量的 60%,此變化重塑了國際市場和農民的生計。在10月下旬公布的十五五規劃提案中,北京呼籲實現農產品進口多元化,這凸顯了中國對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之一的持續影響。不過,北京人民大學教授鄭豐田( Zheng Fengtian,音譯)直言,鑒於目前的地緣政治風險,中國似乎有必要實現大豆自給自足,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他表示,由於中國有限的耕地無法滿足所需的種植規模,而試圖在中國國內生產所需的大豆,會佔用原本用於種植重要主糧的土地,最終威脅糧食安全。報道說,北京的困境根源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當時中國是大豆凈出口國,1994年大豆產量達到高峰1600萬噸,出口量每年超過 100 萬噸,美國農業部 (USDA) 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透過將剩餘產品運往區域市場,一直保持著出口國的地位,直到 1995 年。但情況很快就發生巨大變化。到2000年,中國大豆的進口量飆升至1000萬噸以上,順差轉為持續逆差。鄭...
國際

穿搭被嫌土!她讓AI幫自己搭配 百萬網友看呆

穿搭在日本人生活格外重要,日本有位大齡女子平日不修邊幅,50歲至今未婚,上班時還被同事嫌衣著太土。某天她心血來潮,要ChatGPT替她改變造型,並照AI建議購買平價品牌服飾,穿上後有如脫胎換骨,影片讓大批網友看呆。50歲的Yone至今未婚,平日打扮樸素,甚至還被同事嫌老穿同一套衣服,於是求助ChatGPT希望「打掉重練」,ChatGPT根據照片判斷她屬於「波浪型」骨架,適合高腰裙子與帶華麗感的上衣。她聽從建議,乖乖到UNIQLO購買藍色長裙、荷葉邊白襯衫與黑色上衣,沒想到穿上後煥然一新、判若兩人。她看了搭配十分滿意,直呼上班要開始這樣穿,還把「大變身」影片分享到IG,超過5000人按贊,瀏覽次數衝破189萬次,網路爆紅。網友狂贊她「完全換了個人」、「很優雅」、「這才是真正的大人系時尚」、「After比Before好太多」、「AI給建議真的有用」。女子前後對比驚人。翻攝自IG yone_journey50女子原本日常穿搭。翻攝自IG yone_journey50她聽ChatGPT建議後改變穿搭風格。翻攝自IG yone_journey50網友認為她判若兩人。翻攝自IG yone_journey50...
國際

中媒:想想四中,中日不會真的打起來

親中共媒體香港01報道:最近,中日關係因為日本新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而墜入低谷。為了反擊高市早苗將台灣作為日本右翼擴張戰爭權利和軍事力量的棋子和借口,連日來,中國除了連續發表強硬的口頭抗議之外,還在黃海進行實彈射擊,發出赴日旅遊、留學的安全警示,據說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一時之間,形勢生變,中日關係急轉直下。不過應該明確指出的是,中國對高市早苗的反擊依然是有限度的,中日關係仍處於可控狀態,兩國不會像一部分人所擔心或幻想的那樣真的打起來。為什麼這樣說?第一,中國目前的所有反應主要是為了反擊和威懾高市早苗與日本右翼的冒進言行,而不是針對中日關係本身。高市早苗打破日本政壇多年以來的默契與模糊,將假設中的台海危機與日本「存亡危機事態」相聯繫,以達到日本右翼衝破憲法約束、擴張戰爭權利和軍事力量的企圖,難以避免會讓視台灣問題為內政、對日本侵華歷史有痛苦記憶的中國的不滿。中國的反擊儘管不同人關注點不同,但歸根結底是為了威懾高市早苗和日本右翼,是為了迫使日本政府回歸昔日的政治默契。只要高市早苗和日本右翼不公然將台灣作為擴張戰爭權利和軍事力量的棋子和借口,只要日本社會與政壇能約束右翼的冒進言行,中日關係完全可以峰迴路轉。第二,中國有實力和籌碼去反擊高市早苗與日本右翼,既根本不需要又不會讓兩國關係失控。儘管日本是不容低估的大國,日本在許多方面的經驗和科技值得學習,但如今中日兩國的綜合實力對比相比於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時期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科技不斷進步,數億人擺脫貧困。2010年中國不僅經濟總量超越日本,而且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如今的中國無論是經濟總量、工業能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大幅超過日本。這意味著中國是有充分的實力來維護自身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反擊的籌碼相對較多。相較而言,高市早苗是在自民黨面臨困境、前任首相石破茂辭職的背景下突然成為日本新首相...
國際

儘快卸掉「這支上了膛的槍」 美中傳來壞消息

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本星期舉行聽證會,呼籲美國緊急採取行動,打破中國對稀土礦物的壟斷。該特設委員會主席形容中國將其對稀土供應鏈的壟斷武器化,他呼籲美國行政當局、國會和業界迅速採取行動,卸了這支「上了膛的槍」。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來自密歇根州的共和黨眾議員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在星期三(11月19日)舉行的題為「掠奪性定價:中國共產黨如何操縱全球礦產價格以維持其主導地位」的聽證會上說,中國經營了幾十年,主導了全球稀土供應鏈並將其武器化。穆勒納爾說,自從當時的中國領導人鄧小平1992年提出「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以來,中國一直在建立對稀土礦物的主導地位,根據國際能源署(IEA)估計,到2030年,中國仍將控制著世界76%的稀土元素精鍊能力。他說:「我們正在看到習近平揮舞著鄧小平幾十年前開始研發的武器。」該特設委員會資深成員、來自伊利諾伊州的民主黨眾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蒂(Raja Krishnamoorthi)描述了中國共產黨壟斷稀土產業的招術。他說:「首先,中共生產的商品遠遠超過國內市場需求。其次,他們以比成本價還要低的價格出口過剩商品。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扼殺了試圖與之競爭的非中國企業。第三,一旦中共扼殺了競爭,他們就把壟斷武器化,以進行脅迫。」克里希納莫蒂在聽證會上舉著一副手銬說:「如果私營企業勾結起來扼殺競爭者,他們的高管會戴上這樣的手銬。但是由於這種大規模價格操縱串謀是由中國共產黨策劃的,是我們,而不是他們,落入被戴上手銬的境地。」上星期,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發表了題為《掠奪性定價:中國共產黨如何操縱全球礦產價格以維持其主導地位》(Predatory Pricing: How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anipulates Global Mineral Prices to Mai...
國際

這個總統好沒面子,白宮斥他信口開河

南非總統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周四(11月20日)表示,在最初抵制後,南非正與美國討論參與G20峰會的可能。白宮其後予以否認。拉馬福薩在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和歐盟理事會主席科斯塔(António Costa)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期間稱,「這是在最後關頭提出的」。拉馬福薩還說,他們必須根據美國官員的參與方式,研判哪些安排具備可行性。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則表示,美國政府不會參加在南非舉行的G20峰會。萊維特同時指責拉馬福薩「信口開河」,並指此舉未獲白宮認可。
打擊外國干涉法在紐西蘭國會通過三讀!
國際, 頭條

打擊外國干涉法在紐西蘭國會通過三讀!

11月19日星期三,華人社區十分關注的紐西蘭打擊外國干涉法在國會通過三讀。 這一法案的官方名稱是 《《2024 犯罪法(打擊外國干涉)修正案》/ Crimes (Countering Foreign Interference) Amendment Act 2024 ,這項法律旨在進一步強化紐西蘭的刑法力度,以有效打擊外國干涉和間諜活動。 這一法案是對《1961年犯罪法》(Crimes Act 1961)的修正和補充,在原犯罪法的基礎上新增多項與外國干涉相關的罪名,同時修改並擴大了現有的間諜罪,以及涉及政府信息的不當傳播、持有或複製相關的罪行。 打擊外國干涉法是更大規模的跨政府部門工作計劃的一部分,通過加強紐西蘭刑事司法系統對外國干涉的應對措施,進一步提高紐西蘭抵禦外國干涉的整體能力。 在紐西蘭,來自任何國家的干涉活動都不可接受。 打擊外國干涉法的立法程序時間線 2024打擊外國干涉法是一項政府引入的法案,主管人是司法部長Paul Goldsmith。 司法部長Paul Goldsmith 2024年11月14日:法案被引入國會 2024年11月19日: 國會通過一讀 2024年11月19日:國會專項委員會開始對立法進行修改完善程序 2025年10月22日: 國會通過二讀 2025年11月11日:國會全體委員會對法案進行逐條審議 2025年11月18日: 對法案進行三讀 值得注意的是,國會是在啟動緊急立法程序,通過了三讀。 下一步,將由由總督對法案進行簽署,簽署完畢,《打擊外國干涉法》即可生效。 本文來源:毛傳媒...
國際

路透:川普可能推遲開徵半導體關稅 避免美中貿易戰升級

路透社獨家報導,美國官員私下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對進口半導體開徵關稅的計劃可能不會立即實施。兩名直接知情人士及另一名了解相關談話的人士透露,美國官員過去幾天向政府及民間業界利益相關方傳達了這些訊息。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一名知情人士指稱,美國政府正採取較謹慎的做法,以避免刺激中國。相關討論此前未被報導。兩名消息人士指出,川普的幕僚在半導體關稅上採取慎重做法,避免與北京當局在貿易議題方面發生衝突,這可能導致報復性貿易戰及重要稀土礦供應中斷。這些消息人士也警告,美國政府尚未拍板定案,仍有可能隨時祭出3位數關稅。川普今年8月曾表示,美國將對進口半導體課徵約100%關稅,但在美國生產或承諾在美設廠的公司予以豁免。(編譯:陳正健)1141120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美司法部應國會要求 將限期公布艾普斯坦檔案

美國國會昨天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法案,要求川普政府公開有關調查已故性犯罪富豪艾普斯坦的檔案後,美國司法部長邦迪今天宣布,司法部將在30天內公布相關檔案。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調查艾普斯坦(Jeffrey Epstein)的檔案受到全美矚目,未來公布這些檔案有望進一步揭露艾普斯坦生前的活動。請繼續往下閱讀... 艾普斯坦因招募未成年人從事賣淫而在2008年被定罪。而他被定罪為性犯罪者之前,曾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以及其他名流來往。艾普斯坦2019年依媒介未成年人賣淫等罪遭聯邦起訴,他候審期間在獄中身亡,事後被判定是自殺。有關艾普斯坦的醜聞已經困擾川普數月,部分原因是他先前向支持者放大有關艾普斯坦的陰謀論。許多川普的選民認為,他帶領的政府掩蓋艾普斯坦與多名權貴之間的關係,並且隱瞞艾普斯坦2019年死在曼哈頓監獄的細節。邦迪今天在記者會證實,司法部應國會要求,將在30天內公布有關艾普斯坦案的調查檔案。參議院與眾議院18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法案,要求司法部公開檔案。邦迪(Pam Bondi)也表示,「我們將繼續遵守法律,並鼓勵最大程度的透明化」。不過,司法部這次可能不會公開完整資料,以免影響調查工作。川普先前要求邦迪和聯邦調查局(FBI)調查艾普斯坦與多名民主黨人士之間的關係。而邦迪也表示,司法部將保護資料中性販運受害者的身分。(編譯:楊惟敬)1141120珍惜生命,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如果需咨商或相關協助可撥生命線專線「1995」或張老師服務專線「1980」。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俄企涉勒索軟體運作 美澳英聯合制裁

美國、澳洲和英國今天宣布,共同制裁俄羅斯境內網路公司Media Land,並指控該公司協助勒索軟體相關行動。美國財政部表示,財政部外國資產管制辦公室(OFAC)將這家俄羅斯公司的3名主管及其3家關係企業列入制裁名單。請繼續往下閱讀... 英國指出,這次制裁揭露「促成全球網路攻擊的俄羅斯非法網路」,並且標誌著英國打擊惡意俄國網路犯罪的最新行動。澳洲則指稱,正配合夥伴採取類似措施,因有必要打擊曾攻擊醫院、學校和企業的勒索軟體網路。(編譯:陳正健)1141120 來源:自由時報
國際

高市連出3箭,點燃北京怒火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上任僅一個月,其一系列涉及區域安全、台灣及日本防衛政策的言論及行動,點燃了北京的怒火併遭到抨擊。外界分析稱,這有可能是高市個人保守派風格的延續,更有可能是地緣政治動蕩下的戰略轉向。從11月7日這位日本首位女首相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針對在野黨有關「台灣有事,日本有事」的直白回應,到隨後探討修改日本「無核三原則」及自衛隊軍銜改革提案,相關言行如同一連串的引信,觸動中國敏感神經並引發北京激烈的外交回擊,包括召見日本駐華大使、發布赴日旅行警示,其外交官及官媒的社交媒體或評論甚至使用「滿嘴糞言」及「毒苗」等字眼抨擊高市早苗。最新情況是,中國外交部在日本官員飛抵北京交涉之後,11月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稱日方「必須立即收回錯誤言論,深刻反省,給中國人民一個明確的交代。」而為了防止之前深圳有日童當街遭遇刺殺事件,日本文科省也在11月18日提醒在中國求學的日本公民,務必留意自身安全。早些時候,中國海事局已公布11月17至19日黃海中部部分海域進行實彈射擊,禁止駛入;同時,中共解放軍發布影片稱「槍已上膛劍已出鞘,時刻準備打勝仗」。日本外務省官員飛往北京交涉,但中國外交部直指高市的言論「極其錯誤、危險且挑釁」,並警告日本若不撤回,將「承擔一切後果」。此前毛寧也表示即將到來的南非G20峰會,中國總理李強沒有計劃與高市早苗單獨碰面會談。有分析稱,這場風暴不僅暴露中日關係的脆弱性,更折射出高市內閣在美中大國博弈中的親美戰略:透過強化日美同盟、鬆綁軍事約束,試圖在印太地區爭取主動權,同時鞏固日本國內中右翼選民的支持。外界關注,東京的防衛政策是否開始轉變?作為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安倍政治第一女弟子,剛上任不久的高市早苗近日動作頻頻,觸碰了北京紅線,她的戰略為何?據此,美國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非常駐研究員長尾賢(Satoru Nagao)向BBC中文表示,高市首相上次台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