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中美脫鉤 各國「悄悄」站隊
第三十二次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近日在韓國落下帷幕。各經濟體期待明年以更創新、更繁榮的姿態在深圳相聚。最受矚目的中美元首會談看似給中美貿易對抗降溫,但各方觀察仍然難掩對「全球供應鏈斷裂」的擔憂。泰國學者建議政府在制訂安全戰略和外交政策時,務必考慮到超級大國在全球以及區域層面的作用。綜合泰國媒體報道:在第三十二次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自2019年以來首次會晤。兩國達成協議,在一年內放寬關稅、出口管制和其他相關問題。美國將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降低了10%,北京則同意允許出口稀土礦產,雖然尚未披露具體細節,但兩國元首會談似乎緩和了此前貿易報復措施對兩國關係造成的負面影響。川普於周四返回美國,他樂觀稱這次會面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滿分10分的話會給出12分。習近平則在其後參加的峰會講話中重申了「世界正面臨百年大變局」的看法,他強調儘管亞太地區日益動蕩且不確定性增加,但中國仍然是「全球機遇的提供者」。習近平呼籲亞洲各國「維護供應鏈穩定」,並強調「世界越動蕩,我們越要合作」。googletag.cmd.push(function(){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325397163384-2\");});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提出了五大合作領域: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營造開放的經濟環境、維護穩定供應鏈、促進綠色和數字貿易、實現包容性發展。中國領導人特彆強調各國需要「連接和拓展供應鏈」,並非「斷開供應鏈」。外界觀察到這一立場與美國迴流製造業(reshoring) 的政策相悖。而習近平在與川普會晤時表示,「中國的發展和『偉大復興』與川普『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願景相輔相成,中美可共同偉大。」東南亞媒體分析認為,中美元首釜山會晤後均對會談結果表示滿意。但若放在全球貿易體系和中美角逐的視野下,前景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