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簡稱兩院)院士21日公布新名單,一共有144人,根據披露的院士領域,多位中共軍事與國安領域專家入選。涉及領域包含「電磁發射理論與技術」、「地下結構抗衝擊爆炸」、「腦認知模式識別」等。
大陸中國科學院21日公布新增的院士名單有73位,另有27名外籍院士。中國新聞網指出,新增選的73名院士來自該院6個學部,包括數學物理學部14人、化學部11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3人、地學部9人、資訊技術科學部11人、技術科學部15人。其中技術科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都有多人具有軍方背景。
中國工程院則新增71名院士,其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1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9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10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12人,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7人,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6人,農業學部8人,醫藥衛生學部8人。另新增外籍院士24人,包含日本籍的機械工程專家丸山茂夫(Shigeo Maruyama)。
中國工程院表示,通過本次院士增選,「一批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擔綱重大工程、承擔重大科研任務的優秀專家當選」;來自民營科技領軍企業的優秀專家當選;6位紮根西部邊遠地區的優秀專家當選;8位優秀的女性科學家當選,進一步優化了院士隊伍的年齡結構、學科、地區和行業布局。
新華社指出,本次兩院院士增選「突出國家戰略需求導向」,突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本次增選後,大陸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共908人,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共1,002人。

根據披露內容,中國科學院披露的院士研究領域顯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王晉軍,領域為「飛行器複雜流動的機理與控制」、中共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的何元智,領域為「衛星通信系統科學」、中共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胡德文,領域為「腦認知模式識別」、中共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方秦領域為「地下結構抗衝擊爆炸」、海軍工程大學魯軍勇「電磁發射理論與技術」、海軍研究院馬騁「艦艇推進理論與設計」、航天科工集團31研究所劉小勇「吸氣式發動機技術」、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王珏「宇航推進理論與工程」等。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去年6月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必須充分認識科技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錨定2035年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加快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
他說,要建成的科技強國,應當具有居於世界前列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支撐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整體躍升,增進人類福祉,推動全球發展。必須具備以下基本要素:一是擁有強大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持續產出重大原創性、顛覆性科技成果。二是擁有強大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有力支撐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安全。三是擁有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和引領力,成為世界重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四是擁有強大的高水準科技人才培養和集聚能力,不斷壯大國際頂尖科技人才隊伍和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五是擁有強大的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創新生態和科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