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2 11 月

社會

社會

澳總理訪華國內批評 中國大使稱雙邊關係「全面好轉」

澳洲總理訪華引國內批評 中國大使稱工黨上台後雙邊關係「全面好轉」 https://t.co/pUNdITEaQW pic.twitter.com/9j5BKHJ2Bp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July 12, 2025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 (Anthony Albanese) 7月12日周六飛抵上海,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6天的正式訪問。 據澳洲ABC網站說,澳大利亞總理安東尼·阿爾巴尼斯相信大多數澳大利亞人支持他的政府「處理與我們最重要的經濟夥伴和亞洲主要戰略大國的關係」。 但這位工黨總理在國內的批評者嚴厲批評他在與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會面之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並對他拒絕將中國列為澳洲的安全威脅感到憤慨。 中國大使撰文 據澳洲ABC透露,在過去兩周,中國駐堪培拉大使肖千在澳大利亞兩家最大媒體上發表文章,堅稱澳大利亞和中國是「朋友,不是敵人」,並說,自2022年5月工黨贏得政府以來,中澳雙邊關係出現了「全面好轉」。 據路透社說,澳大利亞總理在上海之後將訪問北京和成都,此訪的主要議題可能是地區安全緊張局勢和發展經貿聯繫。 澳大利亞向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出口的產品涵蓋農業,能源,以及鐵礦石。阿爾巴尼斯訪華團中包括澳洲礦業巨頭力拓集團的高管。 法新社說,在過去10年中,堪培拉和北京之間存在著許多分歧,從國家安全到更廣泛的太平洋地區的利益,不一而足。但在去年12月,中國解除了對澳洲龍蝦的禁令,局勢有所緩和。 分歧 據澳洲ABC說,堪培拉繼續對中國的國際行為頗有微詞。例如,澳洲外長黃英賢(Penny Wong)最近與華盛頓、東京和新德里的同行簽署了一份(四方)聯合聲明,對中國在東海和南中國海的「危險和挑釁行動」以及「突然收縮[......]關鍵供應鏈」表示了「嚴重關切」。 黃女士還表示,政府仍然對中國關押的澳大利亞人所受的待遇感到「震驚...
社會

王毅與盧比奧會面不再「應約」 措辭緩和為何?

王毅與盧比奧會面不再「應約」 措辭緩和為何 https://t.co/JN9wJBqN6C pic.twitter.com/j9K3YM82mU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July 11, 2025 王毅和盧比奧這次罕見的會面,除了公布一張正在會談的照片,沒有公布合影,看不到有沒有握手。但北京的書面聲明卻與以往不同,沒有提及任何摩擦點,甚至沒有提及台灣。 會談照片自然雙方各坐一邊,王毅似乎顯得有點「霸氣」,讓人想起2月份他與盧比奧首次通話時勸人家「好自為之」的居高臨下,這是中方公布的說法,盧比奧後來被告知後表示,並沒有聽到對方使用該詞,如是,他會對等回敬。 照片上,盧比奧雙手放在面前的桌上,注視著鏡頭,表情有點嚴重。美聯社報道說,兩位外長及其代表團在會談開始時有合影,但未向外界公布,會談時間,據法新社報道是一小時。如果這被視為是一場為未來的習普會開路的會談,雙方會談的場面讓人懷疑這將在短期內會成為現實。 不過,這次會面,王毅方面沒有像上次通話那樣,強調是「應約」,那次畢竟是撕破臉皮以後首次通話,盧比奧在未成為美國國務卿之前,就已在兩岸三地大名鼎鼎,以一介國會參議員之身,發起與參與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批評中共打壓西藏及新疆人權等,被北京稱之為「反華急先鋒」,兩度列入黑名單,且在1月15號,出席美國國會參院確認聽證會時毫不猶疑地譴責「中國通過撒謊、欺騙、偷竊等手段取得全球超級大國地位」,結果,上任國務卿後,王毅被「應約」,大家看他怎麼辦,也就顧不得人家還是被制裁的身份,雙方通話了,但口氣很強硬,算作是一次「見面禮」。 這次雙方都公布了簡短的聲明,雙方的語氣比較緩和。中國外交部的文稿稱「雙方一致認為會晤是積極、務實、建設性的」。盧比奧領導的國務院發表的書面聲明也說,「這次討論是建設性和務實的」,美國國務院說盧比奧「強調了保持溝通渠道...
社會

美國務院裁員1300多人 前大使利夫把裁員定性為清洗

美國國務院裁員1300多人, 前大使利夫把裁員定性為清洗 https://t.co/TahkxYANIw pic.twitter.com/xYaH3OuOMr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July 11, 2025 美國國務院周五開始裁員, 裁員人數將達到1300多人,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大規模縮減聯邦政府工作人員計劃的一個步驟。一位國務院官員表示,1107名公務員和246名外交人員已接到通知將被解僱。 拜登的首席中東外交官、前大使芭芭拉·利夫表示,此舉「將對我們保護海外美國公民、追求和捍衛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的能力造成可怕後果。」 利夫在領英上的一篇帖子中表示:「這不是重組。這是清洗。」 法新社根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國務院員工已通過電子郵件獲悉解僱消息。 《華盛頓郵報》稱,外交官將在收到通知120天後失去工作,並立即被安排行政休假,而公務員將在60天後離職。 就在國務院裁員三天前,美國最高法院為特朗普政府大規模解僱聯邦工作人員掃清了道路。 美國外交服務協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全球極度不穩定的時刻——烏克蘭戰火紛飛,以色列和伊朗衝突不斷,獨裁政權不斷試探國際秩序的底線——美國卻選擇削減其一線外交人員的開支。」 「我們以最強烈的措辭反對這一決定。」 根據一份情況說明書,美國國務院去年在全球擁有超過8萬名員工,其中約1.77萬名在國內任職。...
社會

俄羅斯擴大徵兵規模 簽署一特別法令允許外國人蔘軍

俄羅斯擴大徵兵規模 簽署一特別法令允許外國人蔘軍 https://t.co/hkXOk4CzpA pic.twitter.com/rYcAd4UnYm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July 11, 2025 俄烏戰爭持續不斷,雙方傷亡慘重。俄羅斯方面,為了彌補戰場上的損失,又不引發第二波動員,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特別簽署了一項法令,允許外國人在俄羅斯軍隊服役。 是的,俄羅斯目前正在擴大徵兵的規模,並允許外國人蔘軍。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7日)特別簽署一命令,允許外國人不僅在緊急狀態或戒嚴期間,而且在動員期間也可在俄羅斯軍隊服役。 此外,為了擴大莫斯科的軍事招募力度,克里姆林宮還將允許達到年齡限制的合格專家與外國情報局(SVR)、聯邦安全局(FSB)或國家旗下的其他安全機構簽訂合同。 截至周一,外國人只能在緊急狀態或戒嚴令期間在俄羅斯軍隊服役。儘管三年半前莫斯科全面入侵烏克蘭,但俄羅斯並未宣布實施緊急狀態或戒嚴令。 弗拉基米爾·普京於 2022 年 9 月頒布的部分動員令,導致超過 261,000 名俄羅斯人外逃,該法令仍然有效。 宣布徵兵16萬人 14年來最大規模 鑒於莫斯科近期加大了對烏克蘭的夏季攻勢,允許外國人蔘軍將加強俄羅斯的徵兵程序,同時避免正式徵兵——這項舉措不受歡迎且具有政治風險。 3月底,克里姆林宮宣布了傳統的春季徵兵計劃,徵召16萬人,這是14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 俄羅斯軍隊中的外國人 今年4月,英國國防部報告稱,俄羅斯已招募1500多名外國人,於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期間在烏克蘭作戰。 根據英國情報部門的最新數據,大多數外國新兵來自南亞和東亞,共計771人。其次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公民(523人)和非洲國家公民(72人)。 據英國國防部稱,吸引外國人簽訂軍事合同的主要因素是經濟上的激勵以及獲得俄羅斯國籍的可...
社會

美國參議員致信 向即將訪華的黃仁勛發出警告

在英偉達CEO #黃仁勛訪問中國 前,來自共和黨以及民主黨的美國參議員向其發出警告,敦促黃仁勛要避免接觸中國的涉軍企業等。而黃仁勛在開啟中國之行前還先去見了美國總統特朗普。https://t.co/D0yPVVrVcu pic.twitter.com/1i5WJbrFoZ —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July 12, 2025 在英偉達CEO黃仁勛即將前往中國之際,來自共和黨以及民主黨的美國參議員向其發出警告,敦促黃仁勛要避免接觸中國的涉軍企業等。而黃仁勛則在開啟中國之行前先去見了美國總統特朗普。 美國共和党參議員吉姆·班克斯(Jim Banks)和民主党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在周五致信英偉達(Nvidia,又譯作「輝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勛,就他訪華事宜發出警告,要求黃仁勛在中國期間避免與那些同中國軍方、中國情報機構關係密切的企業代表接觸。 此外,這兩位參議員還要求黃仁勛避開那些受到美國晶元出口管制的中國公司,以防破壞美國的晶元出口管制。 他們寫道:「我們擔心您的中國之行,可能成為對那些與中國軍方密切合作或者那些討論美國出口管制中可利用漏洞的企業的認可。」 據路透社報道,黃仁勛計劃周五(7月11日)開啟中國之行。《金融時報》等媒體報道稱,黃仁勛將與中國高層會面,並計划出席7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 擔憂英偉達助力中國發展 這兩位美國參議員在信中寫道,兩黨已針對人工智慧相關硬體出口問題達成共識,先進的人工智慧硬體可能「加速中國軍隊現代化步伐」。他們還表示,此前已經對英偉達可能助力中國人工智慧和晶元行業發展表示擔憂,並以英偉達在上海的新研發中心為例。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國會對企業規避對華出口管制的行為日益擔憂,提議制定一項法律,強制人工智慧晶元公司核實其產品所在地。 針對目前的爭議...
社會

南海仲裁案九周年 北京:別再拿這張廢紙說事了

【南海仲裁案九周年|北京:別再拿這張廢紙說事】 今年7月12日是 #南海仲裁案裁決 發布9周年。菲律賓外長拉薩羅11日稱,裁決合法性仍不斷遭受考驗和破壞,不僅危及菲方權益,也威脅地區穩定。… pic.twitter.com/IUBm1rZg3A —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July 12, 2025 在「南海仲裁案裁決」九周年之際,中國外交部稱,「有關『裁決』是一張非法、無效且沒有約束力的廢紙。……奉勸有關國家不要再拿非法『裁決』這張廢紙說事」。菲律賓方面則強調了「裁決的合法性受到考驗、挑戰與破壞」。 7月12日是「南海仲裁案裁決」九周年。據菲律賓通訊社報道,菲律賓外交部長拉薩羅(Ma. Theresa Lazaro)於11日在一場紀念活動中表示:「九年過去了,這項裁決的合法性仍在受到考驗、挑戰與破壞,這不僅危及菲律賓的海洋權益,也威脅到我們為區域穩定與繁榮所共同努力的成果。」 拉薩羅補充道:「令人擔憂的是,中國持續拒絕這一具有約束力的仲裁裁決,……持續進行非法、脅迫性和咄咄逼人的行動。」 同時,菲律賓外交部發表書面聲明重申:「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一道,仲裁裁決將繼續作為菲律賓海洋政策的基石,也是該國堅定倡導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法秩序的重要依據。」 北京:「一張非法、無效且沒有約束力的廢紙」 對此,中國外交部於12日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回應稱:「中方在『南海仲裁案』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且明確的。有關『裁決』是一張非法、無效且沒有約束力的廢紙。中國不接受、不承認所謂『裁決』,也不接受任何基於該『裁決』的主張和行動。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受該『裁決』影響。」中方認為,「南海仲裁案」違反了國際法基本原則,違背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也無視南海的基本事實。 中國外交部最後強調:「中國始終致力於與南海其他當事方...
社會

中國超半數城市人口下滑,這是什麼信號?

根據城市財經的統計,去年中國337個城市中,有173座城市常住人口出現下降,7座持平,123座增加,另有34座未公布數據。 在已公布數據的城市中,人口減少的比例高達57.1%,超過半數。即便將未公布的34座城市全部視為增長,也至少有51.3%的城市人口在流失。 這一趨勢,正在持續加劇。 回看過去三年的數據,可以發現: 2021年,公布的287座城市中有139座人口下降,佔比48.4%; 2022年,公布的268座城市中有143座人口下降,佔比53.4%; 2023年,公布的270座城市中有157座人口下降,佔比58.1%。 在全國範圍的人口負增長大環境下,城市人口流失不可避免。 去年全國常住人口減少139萬人,這是自2022年人口首次下降以來,中國已連續三年出現負增長。 那麼,哪些城市人口還在逆勢增長?又有哪些在不斷流失? 最讓人意外的是,去年人口增量冠軍,並非常規「金字塔」尖端的廣深杭等東部強市,而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中西部省會——貴陽。 作為貴州省會,貴陽GDP僅約5000多億元,尚未邁入萬億俱樂部,排名全國50名開外。但這座「普通」城市已連續四年實現超過10萬人的年增量。 相比之下,現有人口600多萬的貴陽,增量成績令人側目:規模不足深圳的1/3、成都的30%、重慶的1/5,卻穩居各地前列。 這並非中西部省會首次逆襲東部強市。 自2021年以來,人口增量榜首便一直由中西部省會摘得:2021年武漢、2022年長沙、2023年合肥。 回顧近三年增量前十城市,中西部城市表現同樣搶眼,分別佔據七、八、六席;2024年,七座增量超10萬的城市中,四座位於中西部。 這種「逆向流動」打破了長期以來的「孔雀東南飛」格局。 轉變的出現與國家的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密不可分。 在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戰略引領下,高鐵、高速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國內大循環」、「國家戰略腹地」等新理念又加速了產業轉...
社會

福特CEO親述:高管集體空降中國 狂拆100輛車偷師

最近看了美國福特公司CEO Jim Farley 6月底在美國Aspen Institute(阿斯彭研究所)舉辦的活動中接受的訪談,覺得還挺有意思的。這個訪談視頻是Aspen Institute於6月29日在油管上傳。 吉姆法利在訪談中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這裡整理一下: 1:中國的稀土禁運對福特公司影響很大。 他說稀土可以用來製造high power magnets(高強度的磁鐵),因為沒有中國的供應,福特公司(到6月底)已經連續三周關閉了工廠,因為無法獲得高性能磁鐵的供應。 這個高強度的磁鐵在福特汽車的揚聲器裡面需要,在調節座椅的電機裡面也需要,在玻璃雨刷的電機裡面也用得到,在汽車門的電機(應該是升降玻璃的)也用得到,而美國現在無法製造高性能的磁鐵。 2:中國汽車產能過剩,必然尋求全球擴張 吉姆說到中國市場一年可以銷售兩千多萬輛汽車,但是中國汽車產能他說卻有差不多四千萬輛,當然他說這個的意思是說中國汽車產能巨大,連一個工廠都不用新建,就有足夠的產能供應整個北美市場的需要,而且還能部分供應歐洲市場。所以他認為是面臨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 吉姆還特別提到,全球競爭會帶來工作崗位的變動,因為在福特公司的一個崗位的收入有15萬-20萬美元(應該是指工程師級別的福特員工),這些工作崗位如果轉移到其他國家了,將會對人們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這裡老實說,視角不同結論不同,我看到中國汽車產能這麼大,腦子裡先想到的是過剩,但是吉姆看到的卻是擔心來自中國的巨大全球競爭,因為中國產能太大,所以必然會走向全球市場,而那裡是福特公司的收入來源。當然這兩個想法並不矛盾,產能過剩必然會帶來激烈競爭,國內外的車廠都會感受到。 3:美國只是靠關稅無法和中國競爭 他認為關稅是不夠的, 美國還必須建立關鍵礦產資源,電池原材料,以及工業級半導體這三種關鍵產品的產業鏈。 他提到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
社會

美國要求盟友表態:台灣爆發戰爭時會採取什麼行動

金融時報:五角大樓正向日本和澳大利亞施壓,要求它們明確表示,如果美國和中國因台灣問題開戰,它們將扮演什麼角色。這一舉動讓這兩個美國在印太最重的盟友感到沮喪。 英國金融時報7月12日引述五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埃爾布里奇·科爾比 (Elbridge Colby) 近幾個月來一直在與日本和澳大利亞國防官員的會晤中推動這一問題。 一名美國國防官員強調,五角大樓的努力「集中於防止戰爭,並建立強大的威懾力量」。 他說,「這需要實力,我們的盟友也必須盡自己的一份力。「我們不尋求戰爭。我們也不尋求控制中國本身。我們正在做的是確保美國及其盟友擁有足夠的軍事實力來支持外交,並保障和平。」 此次會談包括努力說服盟友增加國防開支,以應對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日益加劇的擔憂。但要求盟友做出與台灣戰爭相關的承諾,是美國提出的新要求。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美國正在與日本和澳大利亞推進與台灣應急事件直接相關的具體作戰規劃和演習。「但這一(增加國防開支的)請求令東京和堪培拉感到意外,因為美國本身並沒有向台灣提供空頭支票擔保。」 該報道說,美國長期以來對台灣奉行「戰略模糊」政策,即美國不會明確表示是否會保衛該島。前總統喬·拜登曾四次偏離這一政策,他稱美國將進行干預。但唐納德·特朗普與其他總統一樣,拒絕透露他會採取何種行動。 美國企業研究所亞洲問題專家扎克·庫珀表示:「當盟友既不了解形勢背景,也不了解美國自身的反應時,很難讓他們具體說明在台灣衝突中他們會怎麼做。」 他說,「特朗普總統尚未承諾保衛台灣,因此美國堅持要求其他國家做出明確承諾是不現實的。」 這一舉措針對的是日本和澳大利亞的國防官員,而非更高級別的官員。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日本、澳大利亞和其他美國盟友的代表「集體表示不滿」。 日本防衛省表示,「很難回答『台灣緊急狀態』這個假設性問題」。任何應對措施都將「根據憲法、國際法和國內法律法規,根據...
社會

因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 大連工業大學開除學生學籍

北京時間7月8日,大連工業大學學生工作部發布公告,因在2024年12月16日的不正當行為,擬給予李欣蒔同學開除學籍處分。   在2024年12月,CS2賽事上海Major期間,CS賽場的烏克蘭名宿Zeus在自己的粉絲群里曬照與一名中國女孩發生關係,兩人當時均非單身狀態。此事持續在互聯網發酵,經網友爆料中國女孩是大連工業大學一名在校生。   根據《大連工業大學學生違紀處分規定》,其中第三章違紀處分分則,第十九條,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有損國格、校譽的,視情節給予記過及以上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