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8 11 月

歐洲議會通過決議 應禁止16歲以下者使用社交媒體

當地時間11月26日,歐洲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一項不具法律約束力的決議,主張禁止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體,除非家長允許。

這項決議提出之際,澳大利亞即將實施全球首個針對16歲以下兒童的社交媒體禁令,丹麥與馬來西亞也正計劃推出類似限制措施。

起草該決議的歐洲議會議員克里斯蒂爾·沙爾德莫斯表示,政治家們需要採取行動保護兒童。「這不僅僅是父母的責任,社會也需要挺身而出,確保平台對未成年人足夠安全。」

不過,持歐洲懷疑論的議員對此計劃提出批評,認為決議恐有越權之嫌。歐洲保守派和改革主義者黨(ECR)波蘭籍議員科斯馬·茲沃托夫斯基表示:「關於兒童使用許可權的決策應當儘可能由貼近家庭的層面決定,應由成員國自主決定,而非布魯塞爾統一管轄。」

英國《衛報》分析稱,在社會日益關注兒童無限制接觸網路可能引發心理健康風險的背景下,決議將推動歐盟層面加快相關立法進程。

警惕「成癮性功能」和「暗黑模式」

決議最終以483票贊成、92票反對、86票棄權的表決結果獲得通過,要求網路平台在未成年人使用時默認禁用成癮性功能,包括無限滾動(用戶下滑時持續載入內容)、視頻自動播放、過量推送通知以及重複使用網站的獎勵機制。決議還規定,年滿16周歲才可以自主使用社交媒體,但允許家長為13歲及以上未成年人開放使用許可權。

決議稱,成癮性設計功能往往內嵌於平台的商業模式中,尤其是社交媒體。隸屬丹麥社會民主黨的沙爾德莫斯引用一項研究表示,四分之一的兒童和青少年表現出「有問題」或「功能失調」的智能手機使用行為,而這種行為模式與成癮現象如出一轍。

沙爾德莫斯表示,她參與起草的這項法案力度很大,「但還可以做得更多」。「尤其是在成癮性設計功能和有害的暗黑模式等領域,我們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具體、不夠精確。」

所謂暗黑模式,是指應用程序或網站中用於影響用戶決策的設計功能,例如通過倒計時器促使用戶快速完成購買,或通過頻繁彈窗要求用戶開啟位置跟蹤和消息通知功能。

歐洲議會同時要求歐盟追究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的個人責任。匈牙利中右翼議員多拉·戴維德提出,若平台持續違反歐盟的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款,馬克·扎克伯格與埃隆·馬斯克等企業CEO將直接承擔法律責任。值得注意的是,戴維德曾任職於扎克伯格創辦的Meta公司。

負責歐盟立法倡議的歐盟委員會已開始研究澳大利亞最先發起的「16歲以下青少年社交媒體禁令」。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曾在今年9月表示,將密切關注澳大利亞政策的實施效果。她曾公開譴責「演算法利用兒童心理弱點蓄意製造成癮行為」,並指出家長在面對「科技巨頭如潮水般湧入家庭的產品時深感無力」。

反對者:決議執行困難

這項決議的支持者認為,提高社交平台的使用年齡門檻有助於減少兒童接觸有害內容,並限制成癮性設計功能的影響。反對者則主張,該措施執行困難,反而可能促使兒童規避年齡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該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不涉及政策制定和變更。任何未來的立法都需要歐盟委員會提出完整提案,然後與歐盟各國政府和歐洲議會進行談判。目前,歐盟委員會尚未表明是否會推進此項提案。

該決議通過僅一周前,歐盟委員會剛剛宣布推遲《人工智慧法案》及其他數字法規的修訂進程,希望以「簡化監管」為名減輕企業負擔。沙爾德莫斯對此回應稱,她理解避免過度立法的必要性,但強調在涉及兒童權益保護領域,歐盟展現出採取更強有力措施的決心。

一直以來,白宮施壓歐盟放寬數字法規,部分社交媒體禁令支持者將日前的表決置於這一背景下解讀。

據新華社報道,日前訪問布魯塞爾的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在與歐盟貿易官員會談後公開將數字監管方式與降低鋼鋁關稅掛鉤。他對媒體表示,歐盟若想換取美國下調對其鋼鐵和鋁產品的關稅,就必須先對其科技行業監管規則進行全面調整。盧特尼克還呼籲,歐盟應解決針對谷歌、微軟和亞馬遜的未決案件。

針對2024年落地實施的《數字市場法案》,白宮感到尤為不滿。這項歐盟法規旨在限制大型在線平台的市場力量。在歐盟,該法律至今仍被視為對來自矽谷、具有一定壟斷特徵公司的終極回應。

歐洲多國此前已加強立法

社交媒體對兒童健康與安全的影響已引發各國政府的強烈關注。包括TikTok、Snapchat、谷歌及運營「臉書」(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的Meta等科技公司被指控加劇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危機,目前在美國面臨多起訴訟。

歐盟委員會聯合研究中心今年發布的《歐盟青少年社交媒體使用和心理健康》研究報告指出,96%的15歲青少年在工作日使用社交媒體,其中80%的青少年同時進行被動使用(如瀏覽網頁)和主動使用(如在線互動)活動;在使用時長方面,每天被動使用和主動使用社交媒體超過3小時的青少年比例分別為37%和26%。

報告對匈牙利、愛爾蘭、斯洛維尼亞和西班牙等4個國家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結果顯示,出現過抑鬱情緒和焦慮情緒的15歲青少年比例分別為47%和53%。與此同時,每天使用社交媒體超過3小時的青少年出現抑鬱和焦慮情緒的概率更高。

目前,包括TikTok、Facebook和Snapchat在內的大多數主流社交平台均要求用戶年滿13周歲。但兒童保護組織指出,這些防護措施形同虛設,數據顯示仍有大量13歲以下兒童擁有社交賬號。

事實上,歐洲多國已對青少年使用社交平台進行年齡限制。自2018年起,比利時規定未經父母許可,年滿13周歲的兒童不能獨立創建社交媒體賬號。法國則在2023年頒布法律,要求15歲以下未成年人開設社交媒體賬號必須獲得家長同意,但法案因技術問題尚未完全落實。德國已明確規定13至16歲青少年使用社交媒體須經家長許可,義大利要求14歲以下兒童創建社交媒體賬號需取得家長許可,年滿14周歲後則無需批准。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