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21 11 月

外媒呼籲祭1狠招反殺北京

荷蘭政府10月12日表示,由於擔心關鍵技術可能轉移至中國,目前荷蘭政府接管晶元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隨後布魯塞爾和北京長達一個月的罕見激烈貿易升級後,雙方激烈交鋒,車企憂疫後晶元荒重演。法媒示警,中國就是利用這一點,成為角力過程施壓的武器,建議歐盟可以威脅封殺中國產品禁入歐洲市場。

安世半導體總部位於荷蘭,前身為荷蘭恩智浦半導體的標準件業務事業部,為半導體標準裝置供應商,處於電子產業鏈上游,業務分布於亞洲、歐洲和美國。其客戶包括中游製造商、下游電子品牌客戶,包括博世、華為、蘋果、三星、華碩、戴爾、惠普等。

2018年至2020年,中國代工企業聞泰科技透過多次資本運作,2020年9月獲得安世集團100%股權。

由於擔心安世半導體前執行長、安世中國母公司聞泰科技創辦人張學政,分拆公司的歐洲業務,並將生產轉移到中國的行為,荷蘭政府在9月決定接管晶元製造商安世半導體,引爆中荷激烈交鋒。

《法廣》援引《費加羅報》評論文章指出,安世半導體成為了荷蘭政府、中國股東和華盛頓之間商業地緣政治較量的焦點。

10月12日,阿姆斯特丹對2018年收購安世半導體的聞泰科技開闢前所未有的戰線。荷蘭政府及其貿易部長卡雷曼斯(Vincent Karremans),以中方股東公司的治理存在漏洞、可能泄露晶元機密信息為由,啟動荷蘭史上首次使用的《供應品管法》(Good Availability Act)。

中方股東並未就此罷休。安世母公司聞泰科技對關於首席執行長個人利益衝突、管理不善或技術轉讓的問題充耳不聞,在荷蘭政府做出決定後,立即譴責這是一次過度干預,其動機是地緣政治偏見,而非基於事實的風險評估。

外媒呼籲祭1狠招反殺北京

荷蘭與中國就安世半導體控制權的爭議,引發市場對車用晶元供應鏈的擔憂。(路透檔案照)

隨後,安世母公司聞泰科技迅速向北京求助,並於10月13日促使中國建立針對安世半導體在廣東工廠生產的電子元件(占安世半導體晶元產量的50%),出口到歐洲的管制系統。這足以將歐洲汽車行業逼到絕境,並迫使荷蘭和德國政府以及歐盟委員會做出妥協。

文章指出,經過幾天的僵持,安世半導體最終受益於川普和習近平在10月底的會面,這次會面促成兩國貿易戰休兵。北京隨後恢復安世半導體晶元的出口,在11月初給予了為期一年的豁免,但「僅限於民用晶元」。

對此,蒙田研究所國際研究主任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認為,對荷蘭來說,出口的重啟是一場名不副實的勝利。所取得的成果看起來非常積極,但不能保證中國在這次短暫的暫停後,不會推翻這些保證。

文章提醒,北京有了像安世半導體這樣的棋子在手,等於掌握一條可隨時收緊的絞索,可以對汽車工業施加壓力,並獲取讓步。這還不算上它可以用稀土武器造成的損害。

這位專家還說,對於這家荷蘭公司來說,豁免制度僅適用於民用晶元。這為北京提供全方位的措施,使其事實上能夠干預歐洲的防務戰略。另一個教訓是,在歐洲汽車行業半導體危機三年後,情況依然緊張。杜懋之說,庫存仍然太低,供應不夠多樣化。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利用了這一點,這是在角力過程施壓的武器。

1位熟悉歐洲內情的人士說,儘管貿易部門對中國的形勢「頭腦清楚」,反擊措施仍然遲遲未到位,商業防禦問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文章建議,歐盟可以威脅讓中國產品失去歐洲市場的准入,但需要決心以及多年的協調

發表回復

您的郵箱地址不會被公開。 必填項已用 * 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