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標」86個項目,這是一張多麼龐大而隱秘的關係網?沒有公權力機關的人涉嫌犯罪。我的內心很不平靜。
上海綠捷食品安全事件,今天出結論了。
調查組用四千字報告承認了一個事實:我們孩子的飯盒裡,爬進了一整套發霉的體系。
綠捷公司存在串通投標行為,非法中標86個校園餐服務項目。公司被吊銷「雙證」,高層有8人被逮捕。
最關鍵的細節之一是食堂食物中的蟲體來源,被確定為「境外生產環節」:
經查明,9月15日上午9時40分許,綠捷公司駐靜安區某小學食堂廚師王某和經理孫某亮,從冰箱取出蝦仁後未經清洗直接入鍋焯水,發現2條蟲體,隨後孫某亮拍照並層報至張某華。張某華要求將當日配送至全市211所學校(含分校區)的蝦仁全部銷毀,對外瞞報有蟲情節、謊報為「系蝦腸外溢,有泥沙」,且要求相關人員刪除信息、更換手機。
經昆蟲專家、物證鑒定專家論證,蝦仁中的蟲體系麗蠅幼體。鑒於麗蠅幼體發育需要一定溫度條件(15℃至35℃),且同批次蝦仁入境後均冷鏈儲運,判斷上述麗蠅幼體應系前端境外生產加工環節混入。
發現蟲體後,綠捷高層的應急方案很急智:銷毀證據比銷毀問題食材更徹底,他們謊報「蝦腸外溢」的創意也足以讓科幻作家失業。
這是一條蛆蟲牽出的食安黑洞。
有個問題:抓了綠捷,未來學生們就會吃好喝好了嗎?

1
我們回溯一下綠捷事件時間線。
9月15日事發,9月23日由市屬國企光明食品集團臨時接管了其校園餐供應業務。這速度尚能接受。
10月28日執行逮捕,這算很神速了。
但為什麼,此前針對綠捷的多年食材投訴從未進入監管視野?校園餐的「防火牆」,是用紙糊的嗎?

綠捷有86個校園餐項目中標,這是一個全靠串通投標的精密騙局。招標代理公司成掮客,餐飲企業當群演,連標書都出自綠捷流水線。這種每個環節都在蓋章簽字中完成的「合法犯罪」,又豈是8個被捕高管能扛下的?
86個學校的校長不可能不知情吧?
而「圍標」86個項目,這是一張多麼龐大而隱秘的關係網?綠捷公司能如此肆無忌憚,必然有更高層級的官僚「內部人」照應。這些人沒一個涉嫌犯罪嗎?
通報說: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閔行區人民政府在上述事件中,履行校園食品安全的主管責任、監管責任、屬地責任不力。上海市紀委監委分別給予上述單位分管領導黨紀或政務處分。
沒有公權力機關的人涉嫌犯罪。我的內心很不平靜。
2
通報中提到:
「近年來,綠捷公司派駐學校的食堂經理共向公司反映食材質量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多起,綠捷公司均未按規定上報監管部門。」
這說明內部預警機制早已失效多年,監管的耳目在平時是失聰失明的。
一座GDP超五萬億的國際化都市,多年來上演著針對未成年人的食物虐待,而其原因竟是校園餐暴利背後的「權力尋租稅」?
綠捷用圍標成本買斷了壟斷經營權,再用壓縮食材成本,來回饋腐敗成本,最終只能委屈孩子的胃袋了。

所謂「零容忍」,要等到蛆蟲爬進輿論視野才能啟動,這有點可悲哦。
這究竟是「零容忍」,還是「零容忍於被看見」?
綠捷退場,讓一家巨型國企來接盤,固然能暫時用行政命令壓住陣腳,但這是否意味著從一種壟斷走向另一種壟斷?
光明集團能否真正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利益板結?
後續的公開招投標,是會成為一場公平的競賽,還是為新的「指定玩家」鋪路的過場?
如果遊戲規則不變,換一個球員上場,有沒有可能只是把「綠捷」的蒼蠅,換成了「光明」的蚊子?
公眾要的不是臨時救場的神話,而是一個能讓多家企業公平競爭、讓家長投票器(選擇權)真正發揮作用的長效機制。
我只能說這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