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扶余:棚改15年不给回迁,谁该为此担责?
位于扶余城区繁华街道——太祖路上的未拆沿街门市房远景
本站讯 初秋的吉林省扶余市,到处是一片丰收在望的盛景。然而,在初秋的斜阳下,扶余城最繁华的街道——太祖路上,那些未拆迁的门市房,却显得格外凄惨!当地人告诉记者:只因几个所谓的钉子户作怪,这里的被拆迁户们苦苦等待了15年都不能回迁,他们只能流离失所......自2018年9月以来,央广新闻、法制与社会、一点资讯、北京时间、今日头条等诸多媒体曾经多次曝光此事,但是2021年9月初,记者再次踏入扶余市时,看到此地“风采”依旧。人们不禁要追问:扶余市政府怎么了?难道扶余市政府连几个“地头蛇”都治不了吗?扶余市的官员们难道都是吃干饭的吗?
十五年前就列入计划的棚改项目
搜狐网和法治与社会报道网络截图
扶余市城区的太祖路,是城区内主要的繁华街道。但是,记者站在太祖路上却看到,一排一百多米长的三层沿街门市房异常破败。被拆掉门窗的窗户,脱落了瓷砖的漆黑的外墙,曾用来遮挡门窗的几片塑料布挂在墙上随风劲舞,二楼阳台处长满了杂草和灌木,一楼紧锁的卷帘门上锈迹斑斑且落满了灰尘,有的用木板或破布帘子作门挡在门口,有的没有门窗的房间里堆满了垃圾,还伴有阵阵恶臭......只有少数门市房仍在使用营业。这一切,与周围的高楼大厦、绿树成荫的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7年3月30日,扶余县(后改为市)人大通过的“扶余县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的决定”,就已将德卡小区工程即“华夏区块”列为棚户区。同年,扶余市政府将这里列为棚户改造区,即“华夏棚户区”,共28300多平米,300多户,政府承诺第二年年末就能改造完迁回。之后,地产商按照合同要求建起楼房,将拆完房子的270多户居民安置完成,唯独沿街的这趟门市房迟迟拆不动。这趟沿街房有三千多平方,加上后院几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