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2 11 月

社会

社会

澳总理访华国内批评 中国大使称双边关系“全面好转”

澳洲总理访华引国内批评 中国大使称工党上台后双边关系“全面好转” https://t.co/pUNdITEaQW pic.twitter.com/9j5BKHJ2Bp —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_Cn) July 12, 2025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Anthony Albanese) 7月12日周六飞抵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6天的正式访问。 据澳洲ABC网站说,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相信大多数澳大利亚人支持他的政府“处理与我们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和亚洲主要战略大国的关系”。 但这位工党总理在国内的批评者严厉批评他在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会面之前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面,并对他拒绝将中国列为澳洲的安全威胁感到愤慨。 中国大使撰文 据澳洲ABC透露,在过去两周,中国驻堪培拉大使肖千在澳大利亚两家最大媒体上发表文章,坚称澳大利亚和中国是“朋友,不是敌人”,并说,自2022年5月工党赢得政府以来,中澳双边关系出现了“全面好转”。 据路透社说,澳大利亚总理在上海之后将访问北京和成都,此访的主要议题可能是地区安全紧张局势和发展经贸联系。 澳大利亚向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出口的产品涵盖农业,能源,以及铁矿石。阿尔巴尼斯访华团中包括澳洲矿业巨头力拓集团的高管。 法新社说,在过去10年中,堪培拉和北京之间存在着许多分歧,从国家安全到更广泛的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不一而足。但在去年12月,中国解除了对澳洲龙虾的禁令,局势有所缓和。 分歧 据澳洲ABC说,堪培拉继续对中国的国际行为颇有微词。例如,澳洲外长黄英贤(Penny Wong)最近与华盛顿、东京和新德里的同行签署了一份(四方)联合声明,对中国在东海和南中国海的“危险和挑衅行动”以及“突然收缩[......]关键供应链”表示了“严重关切”。 黄女士还表示,政府仍然对中国关押的澳大利亚人所受的待遇感到“震惊...
社会

王毅与卢比奥会面不再“应约” 措辞缓和为何?

王毅与卢比奥会面不再“应约” 措辞缓和为何 https://t.co/JN9wJBqN6C pic.twitter.com/j9K3YM82mU —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_Cn) July 11, 2025 王毅和卢比奥这次罕见的会面,除了公布一张正在会谈的照片,没有公布合影,看不到有没有握手。但北京的书面声明却与以往不同,没有提及任何摩擦点,甚至没有提及台湾。 会谈照片自然双方各坐一边,王毅似乎显得有点“霸气”,让人想起2月份他与卢比奥首次通话时劝人家“好自为之”的居高临下,这是中方公布的说法,卢比奥后来被告知后表示,并没有听到对方使用该词,如是,他会对等回敬。 照片上,卢比奥双手放在面前的桌上,注视着镜头,表情有点严重。美联社报道说,两位外长及其代表团在会谈开始时有合影,但未向外界公布,会谈时间,据法新社报道是一小时。如果这被视为是一场为未来的习普会开路的会谈,双方会谈的场面让人怀疑这将在短期内会成为现实。 不过,这次会面,王毅方面没有像上次通话那样,强调是“应约”,那次毕竟是撕破脸皮以后首次通话,卢比奥在未成为美国国务卿之前,就已在两岸三地大名鼎鼎,以一介国会参议员之身,发起与参与推动『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批评中共打压西藏及新疆人权等,被北京称之为“反华急先锋”,两度列入黑名单,且在1月15号,出席美国国会参院确认听证会时毫不犹疑地谴责“中国通过撒谎、欺骗、偷窃等手段取得全球超级大国地位”,结果,上任国务卿后,王毅被“应约”,大家看他怎么办,也就顾不得人家还是被制裁的身份,双方通话了,但口气很强硬,算作是一次“见面礼”。 这次双方都公布了简短的声明,双方的语气比较缓和。中国外交部的文稿称“双方一致认为会晤是积极、务实、建设性的”。卢比奥领导的国务院发表的书面声明也说,“这次讨论是建设性和务实的”,美国国务院说卢比奥“强调了保持沟通渠道...
社会

美国务院裁员1300多人 前大使利夫把裁员定性为清洗

美国国务院裁员1300多人, 前大使利夫把裁员定性为清洗 https://t.co/TahkxYANIw pic.twitter.com/xYaH3OuOMr —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_Cn) July 11, 2025 美国国务院周五开始裁员, 裁员人数将达到1300多人,这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大规模缩减联邦政府工作人员计划的一个步骤。一位国务院官员表示,1107名公务员和246名外交人员已接到通知将被解雇。 拜登的首席中东外交官、前大使芭芭拉·利夫表示,此举“将对我们保护海外美国公民、追求和捍卫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能力造成可怕后果。” 利夫在领英上的一篇帖子中表示:“这不是重组。这是清洗。” 法新社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国务院员工已通过电子邮件获悉解雇消息。 《华盛顿邮报》称,外交官将在收到通知120天后失去工作,并立即被安排行政休假,而公务员将在60天后离职。 就在国务院裁员三天前,美国最高法院为特朗普政府大规模解雇联邦工作人员扫清了道路。 美国外交服务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全球极度不稳定的时刻——乌克兰战火纷飞,以色列和伊朗冲突不断,独裁政权不断试探国际秩序的底线——美国却选择削减其一线外交人员的开支。” “我们以最强烈的措辞反对这一决定。” 根据一份情况说明书,美国国务院去年在全球拥有超过8万名员工,其中约1.77万名在国内任职。...
社会

俄罗斯扩大征兵规模 签署一特别法令允许外国人参军

俄罗斯扩大征兵规模 签署一特别法令允许外国人参军 https://t.co/hkXOk4CzpA pic.twitter.com/rYcAd4UnYm — RFI 华语 -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RFI_Cn) July 11, 2025 俄乌战争持续不断,双方伤亡惨重。俄罗斯方面,为了弥补战场上的损失,又不引发第二波动员,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特别签署了一项法令,允许外国人在俄罗斯军队服役。 是的,俄罗斯目前正在扩大征兵的规模,并允许外国人参军。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一(7日)特别签署一命令,允许外国人不仅在紧急状态或戒严期间,而且在动员期间也可在俄罗斯军队服役。 此外,为了扩大莫斯科的军事招募力度,克里姆林宫还将允许达到年龄限制的合格专家与外国情报局(SVR)、联邦安全局(FSB)或国家旗下的其他安全机构签订合同。 截至周一,外国人只能在紧急状态或戒严令期间在俄罗斯军队服役。尽管三年半前莫斯科全面入侵乌克兰,但俄罗斯并未宣布实施紧急状态或戒严令。 弗拉基米尔·普京于 2022 年 9 月颁布的部分动员令,导致超过 261,000 名俄罗斯人外逃,该法令仍然有效。 宣布征兵16万人 14年来最大规模 鉴于莫斯科近期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夏季攻势,允许外国人参军将加强俄罗斯的征兵程序,同时避免正式征兵——这项举措不受欢迎且具有政治风险。 3月底,克里姆林宫宣布了传统的春季征兵计划,征召16万人,这是14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 俄罗斯军队中的外国人 今年4月,英国国防部报告称,俄罗斯已招募1500多名外国人,于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乌克兰作战。 根据英国情报部门的最新数据,大多数外国新兵来自南亚和东亚,共计771人。其次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公民(523人)和非洲国家公民(72人)。 据英国国防部称,吸引外国人签订军事合同的主要因素是经济上的激励以及获得俄罗斯国籍的可...
社会

美国参议员致信 向即将访华的黄仁勋发出警告

在英伟达CEO #黄仁勋访问中国 前,来自共和党以及民主党的美国参议员向其发出警告,敦促黄仁勋要避免接触中国的涉军企业等。而黄仁勋在开启中国之行前还先去见了美国总统特朗普。https://t.co/D0yPVVrVcu pic.twitter.com/1i5WJbrFoZ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July 12, 2025 在英伟达CEO黄仁勋即将前往中国之际,来自共和党以及民主党的美国参议员向其发出警告,敦促黄仁勋要避免接触中国的涉军企业等。而黄仁勋则在开启中国之行前先去见了美国总统特朗普。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吉姆·班克斯(Jim Banks)和民主党参议员伊丽莎白·沃伦(Elizabeth Warren)在周五致信英伟达(Nvidia,又译作“辉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就他访华事宜发出警告,要求黄仁勋在中国期间避免与那些同中国军方、中国情报机构关系密切的企业代表接触。 此外,这两位参议员还要求黄仁勋避开那些受到美国芯片出口管制的中国公司,以防破坏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 他们写道:“我们担心您的中国之行,可能成为对那些与中国军方密切合作或者那些讨论美国出口管制中可利用漏洞的企业的认可。” 据路透社报道,黄仁勋计划周五(7月11日)开启中国之行。《金融时报》等媒体报道称,黄仁勋将与中国高层会面,并计划出席7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担忧英伟达助力中国发展 这两位美国参议员在信中写道,两党已针对人工智能相关硬件出口问题达成共识,先进的人工智能硬件可能“加速中国军队现代化步伐”。他们还表示,此前已经对英伟达可能助力中国人工智能和芯片行业发展表示担忧,并以英伟达在上海的新研发中心为例。 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国会对企业规避对华出口管制的行为日益担忧,提议制定一项法律,强制人工智能芯片公司核实其产品所在地。 针对目前的争议...
社会

南海仲裁案九周年 北京:别再拿这张废纸说事了

【南海仲裁案九周年|北京:别再拿这张废纸说事】 今年7月12日是 #南海仲裁案裁决 发布9周年。菲律宾外长拉萨罗11日称,裁决合法性仍不断遭受考验和破坏,不仅危及菲方权益,也威胁地区稳定。… pic.twitter.com/IUBm1rZg3A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July 12, 2025 在“南海仲裁案裁决”九周年之际,中国外交部称,“有关‘裁决’是一张非法、无效且没有约束力的废纸。……奉劝有关国家不要再拿非法‘裁决’这张废纸说事”。菲律宾方面则强调了“裁决的合法性受到考验、挑战与破坏”。 7月12日是“南海仲裁案裁决”九周年。据菲律宾通讯社报道,菲律宾外交部长拉萨罗(Ma. Theresa Lazaro)于11日在一场纪念活动中表示:“九年过去了,这项裁决的合法性仍在受到考验、挑战与破坏,这不仅危及菲律宾的海洋权益,也威胁到我们为区域稳定与繁荣所共同努力的成果。” 拉萨罗补充道:“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持续拒绝这一具有约束力的仲裁裁决,……持续进行非法、胁迫性和咄咄逼人的行动。” 同时,菲律宾外交部发表书面声明重申:“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一道,仲裁裁决将继续作为菲律宾海洋政策的基石,也是该国坚定倡导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法秩序的重要依据。” 北京:“一张非法、无效且没有约束力的废纸” 对此,中国外交部于12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回应称:“中方在‘南海仲裁案’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且明确的。有关‘裁决’是一张非法、无效且没有约束力的废纸。中国不接受、不承认所谓‘裁决’,也不接受任何基于该‘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该‘裁决’影响。”中方认为,“南海仲裁案”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原则,违背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无视南海的基本事实。 中国外交部最后强调:“中国始终致力于与南海其他当事方...
社会

中国超半数城市人口下滑,这是什么信号?

根据城市财经的统计,去年中国337个城市中,有173座城市常住人口出现下降,7座持平,123座增加,另有34座未公布数据。 在已公布数据的城市中,人口减少的比例高达57.1%,超过半数。即便将未公布的34座城市全部视为增长,也至少有51.3%的城市人口在流失。 这一趋势,正在持续加剧。 回看过去三年的数据,可以发现: 2021年,公布的287座城市中有139座人口下降,占比48.4%; 2022年,公布的268座城市中有143座人口下降,占比53.4%; 2023年,公布的270座城市中有157座人口下降,占比58.1%。 在全国范围的人口负增长大环境下,城市人口流失不可避免。 去年全国常住人口减少139万人,这是自2022年人口首次下降以来,中国已连续三年出现负增长。 那么,哪些城市人口还在逆势增长?又有哪些在不断流失? 最让人意外的是,去年人口增量冠军,并非常规“金字塔”尖端的广深杭等东部强市,而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中西部省会——贵阳。 作为贵州省会,贵阳GDP仅约5000多亿元,尚未迈入万亿俱乐部,排名全国50名开外。但这座“普通”城市已连续四年实现超过10万人的年增量。 相比之下,现有人口600多万的贵阳,增量成绩令人侧目:规模不足深圳的1/3、成都的30%、重庆的1/5,却稳居各地前列。 这并非中西部省会首次逆袭东部强市。 自2021年以来,人口增量榜首便一直由中西部省会摘得:2021年武汉、2022年长沙、2023年合肥。 回顾近三年增量前十城市,中西部城市表现同样抢眼,分别占据七、八、六席;2024年,七座增量超10万的城市中,四座位于中西部。 这种“逆向流动”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孔雀东南飞”格局。 转变的出现与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密不可分。 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引领下,高铁、高速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内大循环”、“国家战略腹地”等新理念又加速了产业转...
社会

福特CEO亲述:高管集体空降中国 狂拆100辆车偷师

最近看了美国福特公司CEO Jim Farley 6月底在美国Aspen Institute(阿斯彭研究所)举办的活动中接受的访谈,觉得还挺有意思的。这个访谈视频是Aspen Institute于6月29日在油管上传。 吉姆法利在访谈中谈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这里整理一下: 1:中国的稀土禁运对福特公司影响很大。 他说稀土可以用来制造high power magnets(高强度的磁铁),因为没有中国的供应,福特公司(到6月底)已经连续三周关闭了工厂,因为无法获得高性能磁铁的供应。 这个高强度的磁铁在福特汽车的扬声器里面需要,在调节座椅的电机里面也需要,在玻璃雨刷的电机里面也用得到,在汽车门的电机(应该是升降玻璃的)也用得到,而美国现在无法制造高性能的磁铁。 2:中国汽车产能过剩,必然寻求全球扩张 吉姆说到中国市场一年可以销售两千多万辆汽车,但是中国汽车产能他说却有差不多四千万辆,当然他说这个的意思是说中国汽车产能巨大,连一个工厂都不用新建,就有足够的产能供应整个北美市场的需要,而且还能部分供应欧洲市场。所以他认为是面临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竞争。 吉姆还特别提到,全球竞争会带来工作岗位的变动,因为在福特公司的一个岗位的收入有15万-20万美元(应该是指工程师级别的福特员工),这些工作岗位如果转移到其他国家了,将会对人们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这里老实说,视角不同结论不同,我看到中国汽车产能这么大,脑子里先想到的是过剩,但是吉姆看到的却是担心来自中国的巨大全球竞争,因为中国产能太大,所以必然会走向全球市场,而那里是福特公司的收入来源。当然这两个想法并不矛盾,产能过剩必然会带来激烈竞争,国内外的车厂都会感受到。 3:美国只是靠关税无法和中国竞争 他认为关税是不够的, 美国还必须建立关键矿产资源,电池原材料,以及工业级半导体这三种关键产品的产业链。 他提到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
社会

美国要求盟友表态:台湾爆发战争时会采取什么行动

金融时报:五角大楼正向日本和澳大利亚施压,要求它们明确表示,如果美国和中国因台湾问题开战,它们将扮演什么角色。这一举动让这两个美国在印太最重的盟友感到沮丧。 英国金融时报7月12日引述五位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国防部负责政策的副部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 (Elbridge Colby) 近几个月来一直在与日本和澳大利亚国防官员的会晤中推动这一问题。 一名美国国防官员强调,五角大楼的努力“集中于防止战争,并建立强大的威慑力量”。 他说,“这需要实力,我们的盟友也必须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寻求战争。我们也不寻求控制中国本身。我们正在做的是确保美国及其盟友拥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来支持外交,并保障和平。” 此次会谈包括努力说服盟友增加国防开支,以应对中国对台湾的威胁日益加剧的担忧。但要求盟友做出与台湾战争相关的承诺,是美国提出的新要求。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美国正在与日本和澳大利亚推进与台湾应急事件直接相关的具体作战规划和演习。“但这一(增加国防开支的)请求令东京和堪培拉感到意外,因为美国本身并没有向台湾提供空头支票担保。” 该报道说,美国长期以来对台湾奉行“战略模糊”政策,即美国不会明确表示是否会保卫该岛。前总统乔·拜登曾四次偏离这一政策,他称美国将进行干预。但唐纳德·特朗普与其他总统一样,拒绝透露他会采取何种行动。 美国企业研究所亚洲问题专家扎克·库珀表示:“当盟友既不了解形势背景,也不了解美国自身的反应时,很难让他们具体说明在台湾冲突中他们会怎么做。” 他说,“特朗普总统尚未承诺保卫台湾,因此美国坚持要求其他国家做出明确承诺是不现实的。” 这一举措针对的是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国防官员,而非更高级别的官员。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日本、澳大利亚和其他美国盟友的代表“集体表示不满”。 日本防卫省表示,“很难回答‘台湾紧急状态’这个假设性问题”。任何应对措施都将“根据宪法、国际法和国内法律法规,根据...
社会

因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 大连工业大学开除学生学籍

北京时间7月8日,大连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发布公告,因在2024年12月16日的不正当行为,拟给予李欣莳同学开除学籍处分。   在2024年12月,CS2赛事上海Major期间,CS赛场的乌克兰名宿Zeus在自己的粉丝群里晒照与一名中国女孩发生关系,两人当时均非单身状态。此事持续在互联网发酵,经网友爆料中国女孩是大连工业大学一名在校生。   根据《大连工业大学学生违纪处分规定》,其中第三章违纪处分分则,第十九条,与外国人不正当交往,有损国格、校誉的,视情节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