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自焚!北京对日本六大战略误判
宋国诚评论分析文章:为什么我自创“外交自焚”的概念来形容中国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湾有事,日本有事”所做出的反击?因为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战略误判之一。 什么叫“外交自焚”? 我把“外交自焚”(Diplomatic self-immolation)定义为:一国为压制他国的外交叙事,却反而让该叙事获得更高国际合法性的过程。另外,外交自焚也可指涉一种“逆反叙事”效应:一国因急于维护叙事控制权,却做出使自己在外交上更孤立、更被国际社会厌恶和提高警戒的行为,或称“适得其反”。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一句“台湾有事,日本有事”让北京跳脚。但中国骂得越大声,效果越像是在替高市“政治加码”,这不是反击,这叫外交自焚。换言之,中国越想让台湾议题降温,越把台海变成全球焦点,越想让日本噤声,越让日本的论述发挥“全球放大”效应。 理由之1:中国的强烈反应反而使高市的主张被“国际正当化”。 当中国强烈反对“台湾有事=日本有事”时,外界会产生一种效果:若中国的反应如此过度、激烈,那高市的警告可能是真的。结果就是:日本民意更支持警戒中国,日本安全官员与政界更把“台湾有事”视为真实威胁,国际媒体更关注台海风险,G7与美国更倾向支持日本说法。这种现象在外交上叫:“反效果”(backfire effect)。 理由2:中国反击恰恰强化日本保守派,而非削弱 中国习惯于攻击日本保守派政客、右派媒体、强化国防政策的“国防派”。但历史证明反而造成保守派民意支持度上升,减少“国防派”的反对声浪、让日本左派更趋于弱是,让高市的形象更具有“勇于面对中国”的象征力量。换句话说:中国本想削弱高市,结果反而替她“抬轿助选”。 理由 3:中国自毁“一中原则”,陷入自我矛盾。 中国的反击通常是:“台湾是中国内政,所以日本不能说三道四”。但问题是,若真是内政,日本何来“有事”?中国反击越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