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重申科技自立目标 中国科技发展面临内外困境
习近平还特别提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
在中美地缘政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强调科技创新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重要性,推动自立自强的科技路径。然而,专家警告称,过度依赖政府投资模式和出口导向的科技发展策略可能将加剧其长期面临的困境。
在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之际,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近日重申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
据中共党媒新华社报道,习近平本周在安徽考察期间表示,科技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他在视察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时,特别关注了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等高新技术领域。他强调,科技创新必须依靠自身力量,要加速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而不是依赖外部力量。
习近平还特别提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至关重要。他指出,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型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中国在科技竞争、尤其是未来产业领域展现出强烈的领先意图。针对未来产业的布局,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主席罗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D. Atkinson)书面回复本台时分析说,中国的发展战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不仅仅着眼于提高生产力和人均GDP,而是以获取技术优势、超越西方科技领军者为目标。因此,中国选择“抢先投资未来产业”,是因为谁在这些领域中领先,谁就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
“(科技创新)不是一种经济增长策略,而是一种国家实力战略。中国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了大量资金,这些资金本可以用在更广泛的领域来提高生产力,比如农业、金融...









